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880章完结

第880章完结

李约瑟沟通中英科学交流事业、赠送英国运来的书物在全中国一视同 仁,他对延安的自然科学院、白求恩医院与鲁迅艺术学院给予资助,照样如 同给予白区的文教科机构。/精/武,暁+说-蛧` ~无¨错^内?容?国民党横加拦阻,他就托宋庆龄、新华日报等私 人或机关转运而不顾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他认为越是困难越该扶持协 助。他在职之日,始终坚持不懈。

李约瑟每到一处,总是以学生的面貌出现,从不摆老资格,因而很快就 同中国人民结下了友谊。他在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接触中,进一步了解中国 各方面的发明史,了解有关的文献,从而来实现他早就拟定的宏伟计划—— 编写一部前人所不敢想,更不敢编的关于中国科技史的专著。他四处旅行, 各处觅书,先后购得《庄子》、《周髀算经》、《天文大成》、《太平御览》 等大量书籍,这些书籍成了后来剑桥图书馆里所收藏的中国书籍的基础。

李约瑟在中国与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和学者有联系。如著名诗人和历史学 家郭沫若是他的私人朋友。?j_w¢x*s?.^o¢r*g^李约瑟在四川期间,曾每周携带一些西药和食物 前访一位抱病的穷学者,他们一面谈话,一面做笔记,以后彼此成为挚友。 这位学者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任 中国科学院院长期间,对李约瑟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给予了热情的大力 的支持。李约瑟还结识了李四光、傅斯年、李安宅、李济、陶孟和等人。由 于当时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李约瑟还认识了周恩来,而中国银行的冀朝鼎 则早在他来到中国之前就是老朋友了。他还同时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 研究院接纳为外籍院士。

李约瑟在抗战后期写给鲁桂珍的一封信中写道:“从我初到这里以来, 你们国家和人民所给予我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我自由地体验了中国家 庭和市集生活,亲眼看到一个在崩溃中的社会的苦难,它等待着即将来临的 黎明。”为了深入生活,他历尽辛苦,“有时候搭个行军床在荒庙里过夜, 有时睡在合作工场的背后。除了免不了的蛇蜥百足虫之外,还有成群的大老 鼠。/6`妖`墈′书?罔? .首-发′”“但另一方面,我却品尝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

到1945年,中英科学合作馆已拥有6名英国科学家和10名中国科学家, 他们竭尽全力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供给必需的图书报刊,还组织中国科学 家和盟国同行间的接触。

在中国的这些经历,也给他带来很大变化,使他心情安宁平稳,不再像 过去那样总是急急忙忙;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可以说, 他的“道家”思想越来越浓厚,连取号也取“十宿道人”——“十宿”是中 国最古时对约瑟(Joseph)的译音。在此之前,他在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五卷的 ‘中国金丹术’部分的四个分册时,为自己取了“丹耀”的别号, 它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道士们在外丹炼丹术上的化学成就以及内丹炼丹术在 生理学上的特殊功能表达的敬佩而择取的。后来他又给自己取了一个十分得 意的雅号“胜冗子”,他后来解释说:“冗”字的一个义项是“混乱繁复的 事物”。“胜冗子”的意义就是“克服混乱的能人”。“每当我开始新的一 个篇章的写作时,我总体验到在我们的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中充满了误解、错 译、不正确的观念和五花八门的谬说。可是,随着工作的深入,真实的、明 净的图像才层层剔去膜衣而逐渐呈现出来。……许多对象,当它们刚着手探 研之时,对我们来说确乎是如此。” 《中国科学技术史》每一章的编写都需 要李约瑟理清他所收集的大批冗杂的文献资料。

六、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史》

1946年3月,李约瑟在中国被聘请去巴黎建立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

(UNESCO)的自然科学部,这个组织原先取名“联合国教育文化组织

(UNECO)”,“科学”两字是在李约瑟作了一番努力之后,才加进去的。早 在1943年他便有设立全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作机构的设想。这职位正合他的想 法,因而欣然赴任。为此他曾周游世界各地——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欧 洲,到处与科学界、政治界有影响的人物商议此事,并在重庆发表过三篇专 题备忘录。他所要建立的自然科学部的任务之一,是在世界较不发达地区成 立几个实地科学合作馆,开展工作;同时对加入各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提供经 济援助。李约瑟在该组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