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由于缺乏 军医,李约瑟也曾被任命为皇家海军志愿后备军少尉军医。但还没等他去服 役,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李约瑟一心学医,于1918年10月考入著名的剑桥大学的冈维尔—基兹 学院。48年以后,他当上了这个学院的院长。
李约瑟刚入大学时,他志愿读医科,并得到了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 优等生学位。他本来打算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动物学等生物学科。依照剑桥 和牛津两所大学的制度,攻读医科的学生先要修习三年理科课程,生物化学 是其中的一个科目。当年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的讲座教授是生物界中鼎鼎大 名的霍普金斯爵士。在指导教师威廉·哈代爵士及霍普金斯的诱导下,同时 被实验室内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所吸引,李约瑟决定改学生物化学。3年级结 束时,他急切想去考本利维生化奖学金,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霍普金 斯劝他还是等到大学毕业之后再去考。1922年夏天,李约瑟大学毕业,随即 报考了本利维生化奖学金,他果真考上了。他考得基兹学院研究员的职称, 继续在该院搞研究工作,便放弃了原来学医和争取医学博士学位的念头,结 果没上大的教学医院,也没有取得医学职称。为此他常感到遗憾,但同时又 常感到幸运,因为正由于这样,才使他有机会遇到鲁桂珍等几位中国学生, 从而开始从事他后半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