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正是由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才能进一步指出:“数一出于自然, 吾欲以力强穷之,使隶首复生,亦未如之何也已。~餿.嗖_暁?税?惘? ·首+发·苟能推自然之理,以明自 然之数,则虽远而乾端坤倪,幽而神情鬼状,未有不合者矣。”
李冶不仅有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而且能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顽强 的科学研究。他在桐川著书时,居室十分狭小,甚至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 食而奔波。他却以著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工作。
李冶有一个学生叫焦养直,后来做到集贤大学士,他回忆他的老师说:
“虽饥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离顿挫”中“亦未尝一日废其业”,
“手不停披,口不绝诵,如是者几五十年”。另外,他还善于去粗取精,批 判地接受前人知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学有三,积之之多不若取之 之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
李冶这些优良品质,都是他在学术上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
李冶所处的封建社会中,数学不受重视,但是他却执着地追求真理,他 在《测圆海镜》序中说:“览吾之编,察吾苦心,其悯我者当百数,其笑我 者当千数。¨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乃若吾之所得则自得焉耳,宁复为人悯笑计哉?”
李冶不仅学术精深,而且致力于传徒授业,对学生循循善诱。
公元1279年,李冶卒于河北元氏,享年88岁,谥号为文正。
后人盛赞李冶:“导掖其秀民,仁之者也。其徒卒昌于时,孰不曰文正 公所作成也。”
李冶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被人们深 深怀念着。
焦养直,就是“其徒卒昌于时”中的一个。
焦养直字无咎,东昌堂邑 (今山东聊城县西北)人,李冶的学生,素以 才器见称。
公元1281年,元世祖把符宝郎改为典瑞监,想找一个有学问的儒生担任 这个职务。有个近臣向元世祖推荐了焦养直,元世祖即命令马上召见,召见 以后,元世祖觉得很满意,就以焦养直的原官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儒学教 授超拜为典瑞少监。,看`书_屋′暁¨税′蛧^ ¨蕪~错·内/容_
公元1287年,焦养直跟从元世祖征讨乃颜部。
公元1291年,元世祖赐给焦养直宅一区。让焦养直到他的内室入侍。焦 养直向元世祖陈说古代帝王的统治,元世祖听了,经常把疲倦都忘了。焦养 直曾经向元世祖讲到汉高祖刘邦,以平常百姓起家,讲述刘邦的旧闻,分析 得头头是道,元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也不再看不起汉高祖了。
公元1297年,元成宗铁穆耳到柳林(在今北京市通县南,是元帝游畋的 所在,建有行宫),命焦养直向他进讲《资治通鉴》。焦养直借这个机会向 元成宗讲述规谏之言,元成宗下诏赐给他御酒和钞(纸币)17500贯。
公元1298年,元成宗又赐给焦养直金带,象笏(象牙做的“笔记牌”)。
公元1299年,焦养直升为集贤侍讲学士,元成宗还赐给他通犀带。
公元1303年,元成宗下诏要焦养直到东宫做太子的老师,由于焦养直能 够尽心尽力地启发教育太子,元成宗知道后,非常高兴。
公元1304年,焦养直代元成宗到南海祭祀。
公元1305年,焦养直又被进为集贤学士。
公元1307年,焦养直被升为太子渝德。
公元1308年,焦养直被授为集贤大学士,可以参与国家大政的谋议。告 老回乡后去世,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荣衔,谥为文清。
李冶死后不久,天元术理论便经过二元术、三元术,迅速发展为朱世杰 的四元术,李冶天元术这棵参天大树,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培育下,结出了四 元术的累累硕果。
从二元术、三元术到朱世杰的四元术,其间的发展线索,我们从祖颐为 朱世杰《四元玉鉴》所写的《后序》里,可以窥见一斑,祖颐说;“平阳(今 山西临汾市)李德载因撰《两仪群英集臻》兼有地元,霍山(在今山西霍县 东南)邢先生颂不高弟刘大鉴润夫撰《乾坤括囊》末仅有人元二问。吾友燕 山朱汉卿先生演数有年,探三才之颐,索《九章》之隐,按天地人物成立四 元……。”
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生活于公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