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872章完结

第872章完结

第一:忽必烈和其他蒙古统治者没有接受李冶“慎征伐”的政治建议, 而是大举攻宋,从而引起他的不满;

第二:蒙古爆发了内战,李冶不愿在这种动荡的政治局势下做官。_新¨丸+夲?神-占~ ¢醉¢新?漳!节¢埂`辛/筷·正像 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世道相违,则君子隐而不仕。”

蒙古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内战爆发后,一开始,忽必烈的秦蜀行省军就 在甘州击败了阿里不哥军,忽必烈又自率军大破阿里不哥。

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等投降了忽必烈。忽必烈也打败了其他反对他的 人。改革派战胜了守旧派,为蒙古族从奴隶制进到封建制创造了条件。

这一年,忽必烈下诏将燕京 (今北京)改名中都,府名仍为大兴。

忽必烈降服阿里不哥、平定蒙古内战后,再招李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 修国史。

公元1265年,李冶来到中都,勉强就职,参加修史工作。但他不久便感 到翰林院里思想不自由,处处都要秉承统治者的旨意而不能畅所欲言。\2.c¢y,x~s?w-.?n¨e-t/因此, 他在这里工作一年以后便以老病为由辞职了。

李冶是个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尤其不愿在学术上唯命是从。按他自己的 话来说,就是:“翰林视草,唯天子命之;史馆秉笔,以宰相监之。特书佐 之流,有司之事,非作者自专而非非是是也。今者犹以翰林、史馆为高选, 是工谀誉而善缘饰者为高选也。吾恐识者羞之。”

李冶辞职后一直在封龙山下讲学著书。他在晚年完成的 《敬斋古今黈

(t%u)》与《泛说》是两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泛说》一书今已不存,是一本随感录。

《敬斋古今黈》八卷。按经、史、集,依类分辑,各为二卷。书名取《淮 南子·主术》“黈纩塞耳”《注》义,示“不欲其妄闻”之意。是一本读书 笔记,“上下千古,博极群书,”在文史方面颇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于诸 史讹误之处,多有订正。原书也已失传,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另外, 李冶作过不少诗,其中有5首保存在《元诗选癸集》中。′比¨奇?中-雯?惘, .首′发′从这些诗来看,李 冶的文学造诣相当深。

李冶还著有《文集》40卷与《壁书丛削》12卷,均已失传。

纵观李冶一生,不管是在为人上还是在学术上,都不愧为一代楷模。他 在任钧州知事期间,为官清廉、正直,亲自掌管出纳,一丝不苟。据载,钧 州城的出纳“无规撮之误”。在当时动乱的环境中,像李冶这样的清官确实 是难能可贵的。

李冶在《敬斋古今黈》中说:“好人难做须著力”,又说:“著力处政 是圣贤阶级”,这正是他为人做官的写照。他同情人民,面对蒙古军队的屠 杀和抢掠,不仅在诗文中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而且在会见忽必烈时,力劝蒙 古统治者“慎征伐”。他一生热爱科学,追求自由,决不忍辱求名。在学术 上不迷信名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他虽是通儒出身,但当他认识到 数学的重要性时,便专攻数学,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因为 在儒家看来,数学“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当时的新儒学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指以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朱熹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

朱熹,字元晦,号晦 ,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1130年, 卒于1200年,官至秘阁修撰,政治上属于南宋政府中的抗金派。他学识渊博, 著述很多。有《四书集注》等;后人辑录的《朱子语录》也是他的重要哲学 著作。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 心主义的理学体系。

程朱理学把研究科技看作是“玩物丧志”,把数学说成是“九九贱技”。 李冶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些错误观点,指出在朱熹的著述中“窒碍之处亦不 可以毛举也”。

七、李冶之死

李冶的思想受道家影响较深。

道家崇尚自然,如庄子曾经说过:“道者,万物之所由也。……道之所 在,圣人尊之”。

庄子的这种思想无疑是有利于把人们的眼光引向自然科学的,甚至老、 庄的自然观还能成为李冶抵制唯心主义理学的思想武器,譬如他说:“由技 兼于事者言之,夷 (黄帝臣名)、虁(舜臣名)之乐,亦不免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