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父皇带了几个亲卫,去了趟青田,请回刘先生。/求?书*帮_ ¨追?蕞?薪*彰-劫.”
事实上,刘伯温没有让朱元璋下不来台,搞三顾茅庐那套,朱元璋不是刘备,一辈子铁骨铮铮,弯不下腰的。朱元璋一开口,刘伯温就顺坡下来,给足朱元璋面子。
“刘先生在后来几次重要节点,也表现出超凡的远见之才,坚持自己观点...说不清,道不明,就仿若他曾亲眼见过...”
朱棣语塞,他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感觉。
道衍明亮的眼底,因激动而泛起涟漪,诧异道:“就仿若他曾见证过历史,知道事件将会如何发展。”
“你也这般觉得?”朱棣有种被人认可的喜悦感。
道衍反倒没有鼓舞到自己主上的荣幸,只是深深的无力。刘伯温功高盖世,立国之后,只被封为诚意伯,连李善长都封了韩国公,可怜一代奇谋之才,过了没几年就病死。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为何不肯放过他?
道衍不愿意问了,无非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那套旧计。
厢房内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
初具野望的朱棣,敏锐察觉到谋士物伤其类的心思,也顾不得为老爹遮丑,说道:“大师请放心,本王是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什么事?
道衍“呵呵”笑道,“贫僧方外之人,为王爷谋划非是为了自身名利之心,皆是因为殿下乃天命人之人,贫僧不愿万万数百姓错失明主。_卡?卡^晓*说·罔. ~吾,错¢内~容¢”
“只是...”
朱棣毕竟年轻,耐不住和尚大埋伏,正色道:“大师有何话,尽管首言。”
道衍忧虑道:“殿下将李骥和刘伯温相提并论,想必在心里认可此人也具备超凡的远见之才,滚滚历史红尘,飞鸟尽良弓藏的事例不再少数。李骥估计也有这等担忧。其实贫僧刚才就想问,以刘伯温之才如何不知当今陛下心思,他为何还愿意辅佐皇上?”
咯噔。
朱棣心跳漏了一拍,是啊,就是自己这等天分的人,都知道如何明哲保身,以刘伯温之才,为何甘愿为之。
“本王...不知...父皇善于招揽人才...”朱棣讲一半卡住,实在是大明初立之时,有些名声在外的大儒不愿入朝,让他爹一个一个全砍了。
“大师以为什么原因?”
“呵呵,贫僧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李骥才能回答吧。毕竟他们才是一类人。-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本王绝不会做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旧事。若有违初心,本王后代子孙亦将不得安宁。本王之心,望大师明鉴。”朱棣恳切说道。
朱棣作为主君,能为下属做到这份上,道衍也不由动容,立即站起身,双手合十,弯腰道:“贫僧相信殿下,待回应天后,贫僧也会和李骥推心置腹交谈一次,相信他不会辜负殿下心意。”
“有劳大师。”
...
秦淮河畔,丽春阁。
忙碌一夜的锦衣卫丝毫不敢懈怠,毛襄连早朝都没去,就在厢房内等消息。
辰时初,杜越山一脸憔悴走进厢房,给毛襄行了个礼,把一袋子包子放在桌上,禀告道:“大人,不言堂来了西个人,俱都做了装扮,山鬼那组人撤走下属,独留山鬼一人。按大人意思,花冠楼主事人交由不言堂跟踪,属下听其意思将会分拆为两组人,一组两人,一明一暗。”
“而山鬼单独一人行事,只在白天值班,便于两组人交互信息。”
“至于李骥上交了名单,京内官员属下己经安排人暗中探查了,京外的官员,根据各千户所掌辖区,属下把名单交到他们手上。不知属下办的是否妥当。”
毛襄听完后,说道:“可以,帮本官整理官府帽带,该进宫了。”
“诺”
过了片刻,收拾妥当后。
杜越山接过吴三从锦衣卫府衙拿来的物证,正是昨夜李骥交给他的。
“这是什么?”
“回大人,李骥交给属下的物证,有花冠楼收买李骥的一万五千两银票,一盒子乌香毒物,他绘制的花冠楼主事人及太仆寺卿吴宇航
画像,犯事官员名单。”
毛襄收好东西,往皇宫而去。
...
奉天殿侧的偏殿内,除了几个洒扫太监,再无其他人,早朝还未结束。
作为奉天殿常客,掌事太监讨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