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342章 杨一清,杨一清!

第342章 杨一清,杨一清!

他当下的敌人刘瑾远比当年的蝗敌更可怕。

他尚不知,一个除刘瑾的天赐良机即将到来。

临汾当地的百姓,点燃了第二道壕沟里的木柴、火油。

陈老知县闻言色变:“钦差大人!不!不能用那个法子!那个法子会害了我洪洞县的八万百姓啊!”

永渠被掘开。大水将临汾府洪洞县的良田全部淹没,同时淹没的,还有遮天蔽日的蝗虫大军。

“却有很多蠢货将其曲解为老天拿人当狗。”

为了设置这道防线,他们甚至拆掉了自家的门板、床榻,劈成木柴投入了壕沟。

杨一清转念一想:可长安城中那些娇弱的菊花,又怎能跟粗犷的大平原上此起彼伏的麦地相提并论?

菊花只不过是达官显贵们的玩物。而这成片成片的麦地,却是成千上万的山西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希望。

“这一回怎么没有任何的察觉?简直就是饭桶!”

杨一清想起来以前看过的那些有关蝗灾的史书:宋淳熙三年,山西大蝗。飞蝗蔽日,所到之处,禾稼俱尽;元大德六年,河南飞蝗为害,夏麦颗粒无收,民大饥,人相食;元至正二年,陕甘飞蝗成灾,百姓易子而食

来吧,飞蝗。史书之中,你们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似乎是百战百胜的地府冥军。今日,我杨一清将终结你们的不败之身!

我不能输!我是巡抚大人钦点的抗灾专差,我的肩头,担负着临汾百姓的生死!

你们已经蚕食了两个县的麦地。

杨一清双手扶助了自己的副手:“老前辈,你没事吧。”

若如此,几个月后迎接临汾百姓的,将是一场比蝗灾可怕一万倍的大饥荒。

第二道壕沟的烈火逐渐燃尽,只剩下点点火星。不计其数的蝗虫尸体,在余烬中发出“噼里啪啦”的炸裂声响。

士兵弯弓,箭簇升空。响笛发出一声尖利的呼啸:“嘟~”

黑尘席卷着原本碧绿色的麦地。宛若一个穷凶极恶的山匪,扑向了一个赤着身的妇人。

因为常风在半个时辰前告诉李、杨,千万别参劾刘瑾激出安化王叛乱!

杨一清顿了顿,问:“老前辈,我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解?“

“欲成大事,总要有人做出牺牲。眼下,抗蝗就是最大的大事。”

为帅者,当能取舍。敢决断。杨一清就是这样的帅才。

副手在骂天。其实,骂天是变相承认了眼下抗蝗之战的失败。

杨一清知道,他不能像陈老知县这般失去理智。因为他是这场仗的统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今日,我杨一清要率民胜天!

杨一清抬起头,凝望着势如破竹的飞蝗,斩钉截铁的说:“事到如今,也只能牺牲洪洞县的八万百姓,保山西的百万乡亲了。”

第二条壕沟后,站着数千百姓。与前面的士兵们一样,他们的手中亦擎着火把。

一只蝗虫是不起眼的飞虫、孩童们的玩物。兆万计的蝗虫对百姓们来说,却是无法逃脱的梦魇,最令人恐惧的大灾。

这是除掉刘瑾的天赐良机。刘瑾的罪名,不应该是“激出叛乱”,而应是“参与谋反”。

士绅们的嘶吼响彻天地:“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玉皇大帝!佛祖观音!土地公!不管是哪路神仙,求你们赶紧显显灵吧!让蝗大仙收了神通吧!”

李东阳突然做起了和事佬:“禀皇上,臣以为宁夏地处偏远,军情传递缓慢也在情理之中。刘公公管着大明两京十三省,日理万机。偶有失察非诚心而为。”

延绵百里的大平原上,数万亩春麦灿若碧玉。

杨一清知道,眼前这个六十岁的老人,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万顷良田的陷落,让他的心在滴血。

杨一清和陈老知县忙不迭的安置百姓,从相邻的几个县借调钱粮。八万百姓终于暂时有个了栖身之所

杨一清淹了洪洞县的麦田,却阻止了蝗灾向全晋蔓延。

绝望的陈老知县带着哭腔说:“完了。一切都完了。我花了六年时间,引永渠之水,灌溉洪洞县的荒地。”

两日之后,八万洪洞县百姓,全部被转移到了永渠南岸。

不多时,黑尘遮住了天空。朝阳无光,黑暗笼罩大地。

兆万只飞蝗啃食青苗的声音,汇成了一道地狱里的催命符。

壕沟后,五百名身着鸳鸯战袄的卫所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