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担任大型公司一把手的经验,国内商业环境和人脉相对薄弱,个性较强,可能不太擅长处理复杂内部关系。”
“第三位,”杜铭停顿了一下,语气依旧平稳,但墨飞羽敏锐地捕捉到他眼中一丝微不可查的迟疑,“苏瑾,37岁,女性。曾任职于国际顶尖科技巨头总部,担任过重要产品线的高级产品总监,主导过数款成功产品的全球策略。拥有斯坦福MBA学位。”
“优势:视野开阔,战略思维顶级,产品感觉极其敏锐,具备跨文化团队领导经验。在巨头内部推动变革和资源协调的能力有据可查。劣势……”
杜铭深吸一口气,“她五年前因家庭原因(生育及离异)选择离开职场,做了几年全职妈妈,去年才正式重返职场,目前在一家小型咨询公司担任顾问,简历上存在明显的‘空窗期’。”
杜铭说完,将苏瑾那份相对单薄(仅显示近一年工作)但早期经历极其耀眼的简历单独抽出来,放在最上面。
房间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沈泽涛看着苏瑾的简历,眉头微蹙,显然这个“空窗期”也是他最大的顾虑。
墨飞羽则静静地坐着,帽檐下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简历纸张,在审视着什么。
“杜律师,沈总,你们的倾向?”墨飞羽的声音透过口罩传来,听不出情绪。
沈泽涛先开口,语气坦诚:“墨小姐,从能力和战略高度看,苏瑾无疑是顶尖的...但是……五年的空窗期,而且是家庭主妇,这风险太大了...而且,她还有孩子,精力是否能完全投入创业公司这种高压环境,是个未知数。”
杜铭点头补充:“...但正如沈总所说,空窗期是硬伤,而且她重返职场的决心和抗压能力需要打一个问号...”
墨飞羽没有立刻回应 她拿起苏瑾那份简历,指尖轻轻划过她曾经辉煌的履历,又停留在那五年的空白上。
她脑海里飞速运转着杜铭和沈泽涛的分析是中肯的,苏瑾巅峰期的能力毋庸置疑,正是点点目前最需要的战略型掌舵人。
另外两人,张宏远守成有余创新不足,李哲偏技术但驾驭全局能力存疑。
空窗期风险:确实存在。技术迭代快,市场变化猛。
但墨飞羽更看重的是底层思维——战略眼光、产品首觉、管理协调力。
这些核心能力,如同骑自行车,一旦掌握,即使生疏也能很快捡起来。
苏瑾能在顶尖巨头做到那个位置,她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本身就是顶级的。
但是她的家庭牵绊,她是女性,离异有娃。这既是劣势,也可能是优势。劣势在于精力分散,优势在于——经历过生活淬炼的人,往往拥有更坚韧的心智、更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对“成功”更成熟的定义。
点点需要的是能打硬仗、能抗低谷的领导者,而非一帆风顺的幸运儿。
而且,一个为了孩子敢于按下职业暂停键又勇敢重返战场的母亲,她的决心和责任感,可能远超常人。
还要考虑“破圈”价值,点点要做全民化产品。
一个拥有国际视野、经历过完整职业起伏、理解家庭用户需求的女性CEO,在品牌形象和用户共情上,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破圈”效果。
墨飞羽陷入了少有的纠结,这并非对沈、杜二人专业判断的质疑,而是她作为最终决策者,需要在“可见风险”和“潜在巨大收益”之间做出最符合战略的选择。
她重生前的经历让她明白,有时候,打破常规的选择才能带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