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如今的京都还在南京城,所以大明最北方的边陲小城收到自皇城而来的旨意总是最晚。~比′奇`中^文?网. /免_费~阅!读^
眼下北方己是深冬,寒风卷着碎雪沫儿,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街面上人稀稀拉拉,一家小小的炊饼铺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成了这冷清街上少有的热乎气儿。
炊饼铺前,一位拿着一个瓷碗、身穿铠甲的青年站定:“王婆婆,麻烦来一碗面茶,两张炊饼,外带。”
正揉着面团的老婆婆闻言转身一看,便笑了,“是小薛将军啊,又给你娘子带面茶和炊饼啊。您稍等片刻,马上就好嘞!”
她扭头冲着灶台后头正往炉膛添柴禾的老伴儿喊:“老头子!快着点儿,给小薛将军盛碗面茶,别放椒盐!”
“诶!就来了!”灶台后头应了一声。
青年将手里的瓷碗递给出来的老伯,“麻烦王伯了。”
等炊饼熟的半刻钟里,老人家爱唠叨的毛病又犯了,她手上麻利地揉着面,嘴里也没闲着,“小薛将军,您家那大胖小子,是上上个月十五生的?眼下该有两个月出头了吧?养得可壮实?”
“是啊,小儿正是和皇太重孙同日出生的,如今两月有余了!”
青年想起虎头虎脑的儿子,脸上冒出个带着傻气得笑来。·k~u·a¢i¢d!u¨x·s?..c·o^m+
“哎哟哟!那可真是了不得的大福气啊!”王婆婆惊羡的首咂嘴,“这娃儿将来准有大出息!小薛将军,您和夫人可真是好福气哟……”
同样的场景,遍布大明疆域各地……
______
免赋西年。对于大明百姓来说,自然是天降甘霖。
然而,这对如今就算有了大量白银的朝廷来说,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
农人免了税赋,自然欢天喜地,可国库的粮仓眼见着就要唱空城计。
边关数十万将士的肚皮、京城百万官民的嚼用,哪一样离得开粮食?
夏元吉还没开心几日,又愁得头发白了几绺。
用充盈的库银去向商人买粮?
这法子短时应急尚可,长久?那是自掘坟墓!
商人逐利,见朝廷急缺,岂有不坐地起价、囤积居奇的道理?
届时银钱如流水般淌出去,换来的粮食却未必能填饱将士的肚子,更会搅乱市价,苦的还是百姓。¤3?8#看_~书@网@ ?.更<新t/?最?o快)
除了打仗北伐以外的朝堂之事,皇上一向是交给太子来处理的。
于是朱高炽只得拖着沉重的身体,带着儿子朱瞻基在内阁与户部之间来回奔波。
这日也不例外,太子召集内阁大臣及户部官员到东宫清宁殿议事。
朱高炽捻着胡须道:“与其求诸商贾,不如求诸农人!免税西年,农人开荒之心必然炽热。届时再由官府出面收购农人手中多余粮食!然荒地有限,开荒亦需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真正的粮食,还藏在那些‘熟田’里……”
朱瞻基站在下首,正是年轻锐利的年纪,话语藏锋,“皇祖父恩泽西海,万民拥戴之心正热!此乃天赐良机,此时不清查‘隐田’,更待何时?!”
能在大明朝堂上屹立不倒的朝臣们,哪个不是人精?
皇帝一时龙心大悦拍板免赋西年,留下这偌大的粮饷窟窿,自然得他们这些‘裱糊匠’来想法子填补。
他们一听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这口风便知
这回‘清查隐田’一事,是势在必行了!
于是,一场关乎国本、触及无数豪强利益的‘变法’,便在永乐十六年的料峭春寒过后,紧锣密鼓地铺开了。
等内阁大臣们草拟出一份具体的章程折子呈给皇上,果然,回过来的御笔朱批上一个‘准’字。
恰逢春闱放榜,新科进士们,连那象征清贵前程的翰林院大门朝哪边开都没来得及摸清,便被一股脑儿‘抓了壮丁’。
包括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在内的他们,此刻在朝廷眼里,皆是能写会算、有股子冲劲的‘小牛犊子’!
一纸‘钦差’任命,配上几个精干老吏和一队精兵,便被打发到天南海北,一头扎进了清查田亩的泥潭里。
山东济宁州,清河县衙。
几个月的光景倏忽而过。
万事开头难,新晋进士出身的钦差大臣们,在地方豪强的软硬钉子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者不在少数。
成果虽有,却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