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这个年纪,正是闲不住的时候,他刚坐下一会儿便道:“我要去后厨看我娘做面条。?x,w!q¢x^s,.!c,o`m\”
李嘉无奈一笑:“我陪你一起去。”
薛盈正在后厨忙得不可开交,店里的每一碗面都是她和伙计亲手抻出来的。她麻利地揪下一大块面剂,搓成粗条,抓住两头一抻,面剂立即变得细长,接着两手往中间一合,面剂就变成两股,再抻开合拢,就变成四股,渐渐的,面剂越抻越细,等到变得像银丝一般,便掐去两头放入灶上的大锅里去煮。
李睿趁机对母亲道:“娘,姑母和姑父要吃三虾面,我像往常一样吃血脏面。”
“知道了。”薛盈笑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开始炒面条的浇头。
三虾,指的是虾仁、虾子和虾脑。眼下正是抱子河虾肥美的季节,薛盈将虾头水煮后,剥出其中小小一块硬虾脑,将虾仁加蛋清和生粉搅一下,再取出事先炒好的虾脑,制作三虾面的材料便备齐了。
起锅烧热后加入素油,下虾仁和虾脑爆炒,待虾仁变色后,加入虾脑再次翻炒,临出锅时加一点黄酒,河虾的鲜香扑面而来,三虾面的浇头便做好了。?鸿?特′小/说-王¢ +追/罪+辛¨章?节_
那一厢伙计用笊篱将煮好的面条捞出放入面碗中,倒上浇头,撒入少许葱花,便可以上桌享用了。
血脏面的浇头是现成的,面条煮好加入店内特制的猪骨汤,加入卤好的猪血、肥肠和煮熟的小油菜,最后撒上胡椒粉和少许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血脏面便做好了。
余浩在等待面熟的时间里,饶有兴致地听店内食客们在议论。
一位年长的妇人道:“我听说这家店主是镇南君节度使的夫人,像那样的大户人家,居然让内眷抛头露面做生意,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一旁的年轻妇人笑道:“店主薛娘子是治河名臣张绍的孙女,也并非寻常人物。听说她厨艺非凡,曾经在京城开过一家瓠羹店,如今已成为七十三家正店之一了。这样好的手艺,荒废了实在可惜,我看薛娘子是真的很喜欢做菜给大家吃呢。”
另一位中年妇人颔首道:“你说的没错,人家夫君支持,旁人说再多闲话也没用。/餿?飕\暁`税¢网. !冕-废\越·读,再说了,我们已经习惯隔几天来这里吃碗面了,要是她不做了,我们心里也觉得空落落的。”
三人正说得热闹,余浩的面条也上桌了,这时李睿和李嘉也从后厨出来,开始享用期待已久的晚餐。
三虾面的卖相极好,虾仁粉嫩,虾脑和虾子橙红,配上洁白的面条和青碧的葱花,令人迫不及待想要品尝。
吃三虾面是有讲究的,面一上桌,就要将浇头和面条充分拌匀,李嘉先夹了一根面条品尝,面条上沾染咸鲜的虾子和醇厚的虾脑,兼具麦香与鲜香,每一口都是无上的享受。而虾肉脆嫩弹牙,一尝就是用最新鲜的河虾做成的。
李睿见姑母满意得眯起了眼,得意地解释道:“姑母,我娘说,这一碗三虾面,要用一斤河虾才能做成呢。”
“人小鬼大,偏你知道得多。”李嘉笑着点了点侄子的额头:“赶紧吃你的面吧,不然一会儿就陀了。”
李睿面前这碗血脏面汤清油亮,散发出浓郁的内脏香气。细细品尝,猪血鲜美柔和,肥肠厚重肥腴,最妙的还是用猪骨熬的鲜汤,醇厚清鲜,又带着丝丝辛爽,于无声间化开了肥肠的软糯,猪血的细嫩,面条的顺滑,一口喝下,肠胃无比熨帖,夏末时节吃上这样一碗热汤面,额头冒汗,反而觉得异常爽快。
三人吃完面条后,给薛盈打了个招呼后便准备回府。李嘉此时有很多感慨,对余浩道:“嫂嫂是真心喜欢烹制美食呢。你看她在店里虽然很忙,却总是一脸笑容。我以前好奇,为何大哥那样孤僻又冷傲的人,也会认真喜欢一个人。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大哥从小活得克制又隐忍,见到嫂嫂那样自在洒脱的人,看到那样明媚灿烂的笑容,心动也是很自然的吧。”
余浩笑了:“你笑起来也很好看呀。我也会支持你做自己喜欢的事的。”
李嘉笑着啐了他一口,正要说什么,一旁的李睿忽然眨眼笑道:“姑父你看,姑母的脸红了!”
余浩忍不住失笑:“好了好了,你暂且把嘴闭一闭吧,姑父给你买糖葫芦吃好不好?”
说着一手抱起李睿,一手抓住李嘉的手,三人一起快步向前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血脏面是宋代美食,三虾面现在苏州也很流行,但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