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秦恒王 > 第332章 九州民主第一步

第332章 九州民主第一步

天武三十年,距离云州首次试行村长选举己过去两年。?优+品/小^说-王¢ ·最¢鑫-璋~踕·哽?鑫.快¢短短两年间,这片秦恒崛起的土地,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吏治革新 —— 从村长到镇长,再到县令、郡守,首至最高层级的刺史,皆由百姓投票选出,沿用的正是当初村长选举的模式。

如今的云州官府,早己褪去了往日的神秘面纱。即便是刺史这样的封疆大吏选举,候选人也需站在市集中央的高台上,面对数万百姓,将自己的治理理念、施政计划一五一十地讲清楚。大到如何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小到如何整治市集秩序、改善学堂条件,都要说得明明白白。只有让百姓真正听懂、认可,才能赢得选票。曾有一位出身世家的刺史候选人,试图用晦涩的典籍语句包装施政理念,结果台下百姓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得票寥寥,铩羽而归。这让所有人都明白,在云州,官员的话语权不再取决于身份地位,而在于能否与百姓心意相通。

与此同时,云州的村长们也迎来了首次换届选举。那些两年来踏踏实实为百姓办事的村长,如刘家村的陈山,因带领村民开垦荒地、开办夜校,让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以极高的支持度成功连任。选举当日,村民们拉着他的手说:“小陈,接着干,我们信你!” 而有些当初靠着说大话、许空诺当选的村长,因两年来毫无作为,甚至挪用村里的款项,在换届选举中被百姓毫不犹豫地选了下去。其中一位落选的村长,站在投票结果公示牌前,看着自己寥寥无几的得票数,面红耳赤,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场席卷云州的选举变革,让刑部、吏部与中州学府的学子们全程参与其中,也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刑部在查处多起贿选案件后,总结出 “选举监察需进村入户,明察与暗访结合” 的准则,还制定了更细致的反贿选律法,对拉票时赠送的米面油盐等 “小恩小惠” 也做出了明确界定。·白!马_书¢院~ `庚_歆¨醉*哙.

吏部则在官员培训与考核中发现,仅靠选举后的短期培训远远不够。他们开始编写《地方治理实务手册》,收录了陈山等优秀村长的治村经验,供各级当选官员学习参考,同时建立了 “季度述职” 制度,要求官员定期向百姓汇报工作进展。

中州学府的学子们更是受益匪浅。他们在记录选举流程时,发现了诸多漏洞:偏远山村的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投票、部分候选人利用方言优势误导不识字的村民、投票箱的封存方式存在被篡改的风险…… 这些发现被一一整理成册,提交给朝廷,为后续完善选举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天武三十年的云州,阳光洒在每一个市集的选举台上,也照亮了大秦吏治革新的漫漫长路。选举带来的不仅是官员的更替,更是一种全新的治理生态 —— 百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天下的治理之中,而官员们也深刻懂得,手中的权力来自百姓的信任,唯有实干,方能不负所托。

云州的选举制度,在带来官员更替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奇妙的制衡。那些在换届中落选的官员,并未就此消沉,反而以一种更为严谨的姿态,成了当选者最 “难缠” 的监督者。

刘家村那位落选的前村长,便是最好的例子。自从陈山连任后,他每天揣着个小本子,在村里西处转悠。见陈山组织村民开垦荒地,他就在一旁默默记录:“今日开垦半亩,进度尚可,但工具分发不均,李老西家的锄头还是坏的。” 看到夜校的先生讲课,他又记下:“先生口音太重,孩童们听得费劲,需尽早更换。” 这些记录并非为了刁难,而是每逢村里议事,他便会当众提出,逼着陈山一一解决。~g,g.d!b`o`o`k\.¢n*e_t^有人问他何必如此,他红着脸说:“我是没选上,但村里的事不能不管。再说,下次选举,这些都是我的筹码 —— 他做得不好,大家自然会记着。”

这样的场景,在云州的各村各镇屡见不鲜。落选的镇长会盯着新镇长的赋税改革,算清每一笔账是否合理;卸任的县令会翻阅新县令的卷宗,核查每一起案件是否公正。他们的监督带着明确的目的 —— 为下一次选举积累资本,让百姓看到自己的清醒与负责。

而那些当选的官员,更是如履薄冰。他们深知,手中的权力不是永久的,选票攥在百姓手里,稍有差池便可能在下一次选举中失去一切。陈山连任后,比从前更加勤勉,天不亮就去查看荒地开垦情况,深夜还在灯下琢磨夜校的课程安排。有村民劝他歇一歇,他却摆摆手:“不敢歇啊,大家把票投给我,是信我能办事。要是偷懒,下次谁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