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一票!”“陈山,一票!” 随着一声声唱票,村民们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场上鸦雀无声,只剩下唱票声在回荡。
最终,陈山以微弱优势胜出。
“我宣布,陈山当选刘家村村长!” 学子高声宣布,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刘勇虽然有些失落,但也上前拍了拍陈山的肩膀:“好好干,别辜负了乡亲们。”
选举结果公正有效,早己等候在一旁的吏部官员当即宣布任命,并表示会留下专人对陈山进行培训。
培训间隙,刑部的官员也来到村里,向全体村民宣讲大秦律法:“村长由大家选出,但也必须遵守朝廷律法,无论是修路、开垦荒地还是开办夜校,都得在律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若有违法乱纪之事,全体村民都有监督和举报的权利,朝廷绝不姑息!”
陈山站在台上,望着台下的村民和正在宣讲律法的官员,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好好干,不辜负这份信任与嘱托。
云州民选村长的试行,不过是秦恒宏大计划的第一步。当刘家村的陈山在村民的注视下接过任命文书,当越来越多的村子完成村长选举,一种悄然的改变正在大秦的土地上蔓延。
曾经,官府在百姓心中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官员出巡时鸣锣开道,百姓需跪地避让;衙门的大门威严耸立,非到万不得己,没人敢轻易踏足。官员的言行举止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让百姓心生敬畏,甚至畏惧。可如今,民选的村长就来自身边,是那个会帮着张家挑水、李家修房的邻里,是能在晒谷场上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拉家常的普通人。
陈山当选后,没有搬进村里的旧祠堂当 “衙门”,而是把自家的堂屋收拾出来当作办公的地方,门口挂着 “村长议事处” 的木牌,谁有事儿都能推门进去说。有村民嫌他不够 “像官”,他却笑着说:“我本就是村里的一员,哪来那么多规矩?大家选我当村长,是让我办事的,不是让我摆架子的。”
这种亲近感像一股暖流,渐渐融化了百姓对 “官” 的畏惧。村东头的王老汉,以前见了里正都躲着走,如今却敢主动找陈山提建议:“小陈啊,我觉得村西的荒地开垦得抓紧,再过些日子就误了农时了。” 陈山不仅认真听着,还把建议记在本子上,第二天就召集村民商量开垦的事。
中州学府的学子们在巡查各村选举情况时,敏锐地发现了这种变化。他们在给学府的信中写道:“民选之妙,不在选官本身,而在打破了官民之间的隔阂。当官员由百姓选出,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而是为民办事的公仆。百姓见官员如见邻里,畏惧之心渐消,敢言敢谏,这才是民主的开端。”
消息传回朝堂,虽有老臣忧心忡忡,认为此举会削弱官府权威,但更多有识之士己然看清:百姓不畏惧官府,并非不敬官府,而是明白了官府存在的意义 —— 为天下人谋福祉。当陈山带着村民开垦出第一亩荒地,当夜校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当村东的石板路在众人的努力下渐渐成形,百姓对官府的信任与日俱增。
这种信任,远比畏惧更能凝聚人心。曾经需要官府强推的政策,如今在民选村长的带动下,村民们主动参与;曾经积压多年的邻里纠纷,在村长的调解下迎刃而解。因为大家知道,这个 “官” 是自己选出来的,他的肩上扛着全村人的期盼,容不得半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