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地调整工艺参数,一次次地向着未知的领域发起冲击。
终于,在一九西二年西月下旬的一天,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上百次的失败之后,王大锤的炼钢炉中,再次诞生了奇迹!
那一炉刚刚出炉的钢锭,在经过初步的锻打和性能测试后,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优异性能!它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高于“特制二号钢”,而且在进行冲击韧性试验时,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断裂能力。更重要的是,经过多次重复冶炼和测试,这种新钢材的性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莫兴华和苏婉对这种新钢材进行了更全面的检测(虽然检测手段依然简陋,但己经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拉伸试验、硬度压痕试验,以及更清晰的金相组织观察)。他们发现,这种新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其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以及在模拟高温条件下的性能保持能力,己经能够较好地满足捷克式枪机框、闭锁卡铁等核心受力部件,甚至是一些对材料要求更高的火炮关键零件(如炮闩、击针等)的性能要求!
莫兴华兴奋地将这种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新型钢材,命名为“莫氏特制三号钢”!
“莫氏特制三号钢”的成功研制,是盘龙峪兵工厂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根据地的土法炼钢技术,己经开始向着“合金钢”的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了性能更可靠、更稳定的“特制三号钢”作为保障,再加上李二牛、张嘎等青年技工的技术日臻成熟,以及经过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加工工艺,盘龙峪兵工厂的“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枪机框的生产,终于迎来了“稳定输出”的春天!
枪机框的生产合格率,从之前使用“特制二号钢”时的不足五成,一举提升到了七成以上!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以前,李二牛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能好几天才能加工出一个合格的枪机框;而现在,他们平均每天都能稳定地生产出两到三个合格品!
这意味着,盘龙峪兵工厂己经初步具备了每月生产十几挺甚至二十挺“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枪机组件的能力!这对于嗷嗷待哺的前线部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枪机框的“批量”生产(虽然这个“批量”在现代工业看来依然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根据地的条件下,己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兵工厂的士气。工人们看着一个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精密零件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莫兴华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有了“特制三号钢”这块坚实的基石,他们将有能力去挑战更复杂、更高端的武器装备的制造!盘龙峪兵工厂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