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率船队返回,本欲回京复命,途经南洋时,恰逢安南突袭,殿下为保境安民,这才被迫滞留琼州,发兵自卫!”
“好一个被迫滞留……”
黄淮抓住了话柄,冷笑一声,再次上前一步,声音陡然拔高:“陛下!藩王无诏,不得离其封地。”
“琼王殿下既己返回大明海疆,为何不第一时间回朝复命,反而带着一支庞大的船队,滞留在海防要冲琼州府?”
“他意欲何为?”
“琼王殿下在海外数年,招兵买马,聚敛财富,其势力早己今非昔比。如今拥兵自重,盘踞琼州,朝廷政令不行于其地。”
“此乃国中之国,心腹大患!”
黄淮猛的撩起官袍,对着龙椅重重叩首,声泪俱下:“臣,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立即下旨,召琼王殿下即刻回京!”
“收回其兵权,将其麾下军队尽数解散,分派各地卫所!”
“否则,尾大不掉,后患无穷啊!”
“臣等,附议!请陛下召琼王回京!”
以黄淮为首,大半个朝堂的文官,黑压压地跪了一片。
他们怕的,从来不是什么安南国。
他们怕的,是朱桂这个手握重兵,财力雄厚,又功勋卓著的藩王。
这样一个藩王,对他们这些文官而言,对未来那位仁善的皇太孙而言。
是比任何外敌都可怕的威胁。
朱元璋站在御阶之上,看着底下跪着的群臣,脸上的怒气一点点褪去!
他缓缓坐回了龙椅,一言不发。
大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老皇帝的目光,越过群臣,仿佛看到了侍立在不远处的皇太孙朱允炆。
他看到了允炆那张仁厚却又带着一丝不安的脸。
他想起了自己这个十三子。
那个最像自己的儿子,不但有自己的狠辣,更有自己所不具备的眼光和手段。
他送回来的人,让大明的百姓免了徭役。
他送回来的祥瑞,或许真能让天下再无饥馑。
他送回来的黄金,更是充实了自己那空虚的内库。
可也正是因为他太能干,太强大了。
强大到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
今天,他能一声令下,让蓝玉带着两万大军去打安南。
明天,他是不是就能带着二十万大军。
从琼州府打到金陵城?
自己还活着,能镇得住他。
可等自己闭了眼,允炆这孩子,镇得住他这位手握利刃的叔叔吗?
朱元璋闭上了眼睛,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
一下一下地轻轻敲击着。
每一次敲击,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在殿下所有人的心头。
良久,良久。
敲击声停了。
朱元璋睁开了眼,声音疲惫!
“传朕旨意。”
“安南小国,背信弃义,侵我疆土,杀我子民,天地不容。着镇守云南西平侯沐春,即刻点兵十万,征讨不臣。”
“朕给他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朕要在金陵城,见到安南国王的项上人头!”
这道旨意,让群臣都愣住了。
皇帝竟然没有让琼王出兵,而是改派了远在云南的沐春。
西平侯沐春,是开国功臣,义子沐英的次子。
沐家世代镇守云南,对西南地理、战事了如指掌。
忠心更是毋庸置疑。\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由他出兵,合情合理。
但这道旨意,也等于是否决了朱桂的出兵之举。
“退朝。”
老皇帝摆了摆手,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两名太监连忙上前,搀扶着他,缓缓向后殿走去。
那佝偻的背影,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无比的萧索。
...
洪武二十八年,七月。云南,昆明。
西平侯府的黑漆大门缓缓打开。
一名风尘仆仆的京城信使,在沐家亲兵的护卫下,穿过层层庭院
走进了议事大堂。
大堂内,沐家三兄弟早己等候多时。
为首的,正是袭爵的西平侯沐春。
他年约三十,面容沉毅,身形挺拔,常年镇守边疆,让他身上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军人铁血之气。
他静静的坐在主位上,身后是威镇南疆西个烫金大字。
那是皇帝亲笔御赐,是沐家世代的荣耀。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