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被脑补成文圣后,我只好真救国了 > 第107章 安平造

第107章 安平造

空的米缸和躺在炕上唉声叹气的男人,眼中挣扎了片刻,最终一咬牙:“林大人!俺信您!修渠的工分票没骗人,这工坊……俺也试试!横竖……横竖比坐着等死强!俺这就去割苇子!”

有了胡大婶带头,又有几户同样困顿、对林闲心存感激的农户也犹犹豫豫地加入了苇席编织的试水行列。

藤编那边,林安凭着在水利工地上积累的人脉,说动了一个因早年摔伤无法干重活、却有一手祖传藤编手艺的老光棍孙瘸子,由他牵头,再找几个手脚还算灵便的半大小子学艺。

果脯蜜饯则暂时由林闲亲自指导几个心思细密的妇人尝试。

第一批“工坊”成员,就这么磕磕绊绊地凑齐了,规模小得可怜,更像是几家农户在自家院里搞副业。

工坊设在村东头废弃的祠堂偏殿。

林闲的第一步,便是推行标准化。

“胡大婶,您看,”林闲拿起一根处理好的苇杆,“苇子要选这个粗细的,刮皮要刮到这个程度,不能留青,也不能刮太狠伤了筋骨。这样编出来的席子才均匀、耐用、不起毛刺。”

他又展开一张画着清晰尺寸和纹样的草图:“席子的尺寸,咱们统一!长六尺,宽西尺。纹样,就按这个‘回字格’来编!开头怎么起头,收边怎么收,都有定式!不能你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孙老哥,”林闲又转向孙瘸子,“藤条处理,浸泡多久?火烤到什么火候?都有讲究!编这个带盖的篮子,底打几圈?帮起多高?收口怎么收?盖子和篮身怎么严丝合缝?都要按图样来!差一分,东西就不好看,不结实!”

起初,习惯了自由发挥的妇人和孙瘸子都觉得束手束脚,抱怨“太麻烦”、“耽误工夫”。

林闲也不恼,亲自示范,耐心讲解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只有统一了,才能保证质量稳定,才能批量生产,才能卖出好价钱!

他让林安将关键的工序要求和成品标准,用大字写在木板上,挂在工坊最显眼的地方。

品牌营销的概念,也被林闲巧妙地融入其中。

“咱们的东西,不能光叫‘席子’、‘篮子’!”林闲拿着一个刚刚按标准编好的藤编小筐,对众人说,“得起个响亮的名字!让人一听就记住,就知道是咱们安平出的好东西!”

众人面面相觑,起名字?这可比编筐难多了!

林闲微微一笑,拿起炭笔,在一块小木牌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三个字:“安平造”。

又在下面画了一个小小的、由水流和禾苗组成的印记。

“以后,咱们工坊出的每一件合格的东西,都要挂上这个小木牌!这就是咱们的招牌!代表咱们安平的手艺,代表咱们的信用!”

“安平造?”胡大婶念叨着,眼睛渐渐亮起来。孙瘸子摩挲着那块小木牌,脸上也露出一丝自豪。

这东西,好像真有点不一样了?

至于渠道,林闲早己通过赵睿和京中的关系,联系上了京城几家信誉良好、专营南北杂货的大商号,以及河间府城的一些中等商户。

他将第一批按标准精心制作的苇席样品、试做的果脯、以及孙瘸子按新图样编的藤篮,连同“安平造”的木牌,打包成几份,派老金亲自送往京中和府城。

“告诉他们,这是我在安平试点工坊的头批货!质量上乘,工艺革新!先少量供货试水,价格好商量,但必须打上‘安平造’的牌子!”林闲对老金叮嘱道,“销路打开之前,工分票照发,本钱由我这边垫付,绝不让乡亲们白干!”

有了状元名头开路,加上样品确实扎实,模样也令人耳目一新,几家商号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先小批量订货试销。

消息传回胡家沟,胡大婶她们听闻自己编的席子真的能卖出去换钱,孙瘸子编的篮子被京城的大掌柜夸“精巧”,试做的果脯被评价“风味独特”,心中尽是自豪与狂喜。

计件工分票拿到手里,虽然不如修水利那么快,但看着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挂上“安平造”的牌子送入商铺,那份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越来越多观望的村民开始心动,尤其是一些手巧的妇人,看到胡大婶她们真能在家门口凭手艺挣到工分,兑换米盐布匹,心思也活络起来。

虽然对“联合工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方式仍有疑虑,怕自己吃亏,怕别人占便宜,但第一批人的成功,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工坊人手渐渐多了起来,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

累了半月,终于得闲,林闲铺开那本《林咸鱼修仙记》,提笔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