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做饭也是这个理儿!”
林闲和林安看得目不转睛,如同小学生观摩大师绝技。
林闲更是感慨万千,前世父母总说他西体不勤五谷不分,连个泡面都煮不好,没想到穿越成了状元,还得从头学这最基础的生存技能。
他由衷地赞道:“大婶这手艺,真是绝了!比我们读的那些圣贤书实用多了!”
胡大婶被夸得眉开眼笑,也放开了:“这算啥!林大人要是不嫌弃,俺教你们几个简单的!这大热天的,弄点清爽的!先教你们熬个绿豆汤,消暑解渴!再弄个凉拌马齿苋,地里随便摘,清火!还有贴饼子,和面有讲究……”
她挽起袖子,就在这灶屋里,一边麻利地淘米洗菜,一边絮絮叨叨地讲解起来。
从和面加多少水,到贴饼子火候的把握;从马齿苋焯水去涩,到绿豆汤怎么熬才又沙又甜……
林闲听得极其认真,不时询问细节,还让林安拿笔记下关键步骤。
胡大婶见这位状元大人如此虚心好学,毫无架子,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
说着说着,便扯到了安平的旧事上。
“……唉,说起水啊,俺记得前年那场不大不小的水,就淹了河滩边那一片,好多家的房子都泡塌了角,您住的那两间,当时也淹得不轻!收成就更别提了,泡在水里的麦子,全烂了根!”胡大婶一边切着野菜,一边叹息,“官府也派人来看过,说是要修堤,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就弄了点土石糊弄一下,第二年开春一场小雨又冲垮了!白费力气!”
“还有大前年那场旱,河沟都快见底了,浇地的水得排队抢!为了一瓢水,邻村两个汉子打得头破血流!官府?官府就知道催粮!哪管你地里干不干?”
“要说安平这地方,不算顶穷,可也经不起折腾。上头有点风吹草动,下面就得伤筋动骨。像钱老爷那样的大户,旱涝保收,苦的还不是咱们这些小门小户……”
胡大婶絮叨着,语气里是无奈,却也在不经意间,将安平县历年水旱灾情的细节、官府应对的无能、以及豪强与底层百姓生存境遇的区别,都娓娓道来。
林闲脑海中首浮现起记忆中那些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同吃同住的伟人身影。
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间去,才能听到真话,看到真相,找到真办法。
百姓或许愚昧,或许狭隘,或许被生活压弯了腰,但只要给他们一条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能改善生活的路,他们爆发出的热情和创造力,足以移山填海。
林闲默默听着,手中的柴火棍在泥地上划拉着。
越靠近百姓,他越能触摸到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它深藏的伤痛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