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训练走上正轨,老马决定抽空去看看张庄的兵工厂的情况。_兰¨兰.蚊.血. !冕~费?悦!渎!
别看老马最近连打胜仗,缴获颇丰。可是每一仗打下来,消耗的弹药也不少。
而且打仗这种事情,从来就不是包打包赢,都能缴获到枪支和弹药的。
鬼子为了防止被八路军缴获弹药,甚至还想出了前线进攻的士兵每人只携带20发弹药的规定。
另外,鬼子还规定,一旦战败或陷入绝境,要破坏手中的武器,以防止被八路军所缴获和利用。
为此,八路军各大根据地都十分重视兵工厂的建设,其技术水平从 “修修补补” 到 “仿制量产”,至抗战后期,各根据地兵工厂月产手榴弹超 30 万枚、子弹 15-20 万发,基本满足八路军常规作战需求。
有一些大型的兵工厂甚至可以生产迫击炮、平射炮和机枪,以及相应的弹药。
老马选择张庄作为一个落脚点,也是看中这里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具备建设成为一个小型的兵工厂的条件。
当老马在王才秀的陪同下,踏入张庄南面的一处山谷,又走了将近两个小时之后,就闻到刺鼻的硫磺味混着铁锈气息扑面而来。^衫+叶·屋\ ·已?发-布¨罪′辛*璋*劫*
几间用土坯和木料搭成的工棚依山而建,棚顶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晨雾中扭成歪歪扭扭的线条 —— 这便是军分区在 "五一扫荡" 前秘密设立的兵工厂,如今成了铁血独立大队一个重要的武器来源——可以生产一些的边区造手榴弹。
工棚内光线昏暗,十几个赤膊的汉子正围着一座土法炼铁炉忙活。
炉前的石台上,码放着几十枚灰黑色的手榴弹,形制粗糙得像块不规则的鹅卵石。
老马弯腰拾起一枚,沉甸甸的分量让他眉头一皱:弹体表面布满砂眼,铸铁时留下的气泡清晰可见,木质手柄握在手中,也不那么舒服。
"老杨,这手榴弹能炸响吗?" 老马转向正在拉风箱的老工匠,老杨头,这个小型兵工厂的负责人。
被称作老杨的汉子抹了把汗,苦笑一声:"大队长,不瞒您说,8军区的部队领了三十箱手榴弹回去,结果在一场伏击战中扔出去三百多颗,有三成的弹没响,还有的响了也只是崩个土坑。上个月,县大队用这手榴弹攻炮楼,结果引信都拉断了,反被鬼子捡起来扔了回来......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咱们这手榴弹都是土法造的,引信和炸药都不过关。-狐^恋¨蚊^血~ .追¨蕞.歆?章_截*"
王才秀也叹了口气,说道:“咱们的这个兵工厂就13个工人,包括包括 5个铁匠、4个木匠,其余都是咱们招募的农民和战士;设备只有1 座土高炉、2 盘铁砧、几把大锤、少量锉刀,唯一的 “机械” 是用马车改装的简易车床。炸药就是硝石、硫磺和木炭按模糊比例混合的黑火药。咱们能造的也就是 “边区造” 手榴弹,日均产量仅数十枚。”
老马捡起一枚手榴弹,在手里盒仔细地端详着,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铸铁技术不行,弹体太薄且不均匀,爆炸时根本形不成有效破片。
而且这手榴弹的人工功效也不好,手柄太短,投掷距离近不说,握柄处没有防滑纹路,战斗时一旦战士手上有汗,就很容易脱手。
“这手榴弹的形制,必须要改进。”老马掏出小本子,飞快画出改进示意图,“第一,弹头要加粗,弹体外部预制纵横交错的刻槽,还要填充铁砂,以增加有效杀伤破片,第二,手柄要加长三厘米,这样战士不用费太大的劲,也可以扔得更远;第三,炸药要由黑火药换成烈性炸药,导火索也要提高可靠性。”
老杨看着图纸首摇头:"大队长,想法是好,但咱们没有铸铁没车床,刻槽全靠手工,炸药...... 咱上哪儿弄炸药去?就是弄来了,咱们也不会使啊。"
"铸铁的事我来想办法。" 老马指向远处的山峦,"我听说张庄后山以前有个小煤窑,能产煤炭,西边的河谷里可以淘洗出铁砂。而且,这里的老乡们自古就会打铁。没车床,咱就用土法铸造出车床来;没模具,咱就先做木模再翻砂。"
至于炸药,他倒是带回来一批,只是这些土工匠根本不懂得化学知识,老马怕他们反倒炸了自己。
“人才,才是提升兵工厂水平的最大短板。”老马知道,要提升这个兵工厂的水平,光凭这几个土工匠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真正懂军工和科学的人才。
另外,这个工厂的位置,也太靠近村庄,太过容易暴露。必须要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