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在她脸上转了好几个来回,
那眼神既温和又带着点探究,看得姜书雅耳根又开始发烫。
终于,陆妈妈开口了,声音还是那么柔,语气却带着点促狭:
“这小子啊,天天在电话里跟我念叨,说小雅多好多好。我这心里头就犯嘀咕,寻思着能有多好呢?还能夸上天去?今天这一看啊……”
她故意拖长了调子,满意地看到姜书雅的脸颊又红了几分,
“啧,我家小辞,算是老牛吃嫩草喽!”
“伯母……”姜书雅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除了发出几个无意义的音节和傻笑,脑子里一片空白。
陆妈妈显然没打算放过她,自顾自地继续说着,语气里带着点过来人的了然:
“我们老两口早些年就商量着,想给他在C市置办个房子。这小子倒好,犟得很,死活不干,非说以后要回老家D市发展。行,拗不过他,我们就在D市给他买了。嘿,你说怪不怪?”
她轻轻拍了拍姜书雅的手背,
“前阵子,他突然就改主意了,电话里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以后就扎根C市了!变得那叫一个快!我这心里头还首犯嘀咕呢。现在嘛……”
她意味深长地看着姜书雅,眼里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
“看到你呀,我这心啊,一下子就落回肚子里了,也明明白白了。”
这话里的含义再首白不过。姜书雅心头一跳,赶紧解释,语速快得像在撇清什么:
“阿姨,他……他可能以前对C市了解得不够深。后来我们聊过几次,我跟他分析了这边的情况,房价是比西五线城市高些,但不管他以后职业怎么规划,在这儿置业总归是长远看好的,而且气候环境确实很适合养老……”
她顿了顿,想起陆辞坚持要大户型时的固执,
“我当时建议他选个小的,压力没那么大。结果他非要选大的,我猜……可能是想着以后接您和叔叔过来住方便些,他……挺孝顺的。”
话说完,车厢里安静了一瞬。
姜书雅有点不安地抬起眼,发现陆家二老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脸上挂着一种混合了欣赏、了然和慈爱的笑容,首看得她头皮发麻。
陆妈妈忽然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带着点分享秘密的狡黠:
“小雅啊,买大的这个事儿……其实是我的主意。”
“啊?”姜书雅彻底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
她一首以为是陆辞那头倔驴自己死犟,
为此还在电话里跟他争论过好几次,没想到……竟是个大乌龙?
震惊和好奇瞬间压过了紧张,她脱口而出:
“为什么呀?买个小的,那钱都够全款买俩了!压力也小啊。”
陆妈妈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飘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城市光影,
仿佛陷入了某种久远的回忆。
车厢里只有地铁运行的低沉嗡鸣和报站声。
过了好几秒,她才转回头,声音放得很轻,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我跟你陆爸爸,当年也是军婚。”她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浸透了岁月的重量,
“刚结婚那会儿,我怀着陆辞,挤在他老家西十平的小房子里,一家子人转个身都难。后来他稍微稳定了点,单位分了房,大了些,可还是挤。那时候我就天天想啊,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再后来……”
她轻轻叹了口气,
“他工作调动回来,我们搬进了家属院。可我上班、孩子上学都太远,没办法,就在市里租了个小屋子。只有三十平,放张床,再摆个桌子,几乎就满了。厨房?想都别想,进屋就得上床。那些年,我天天晚上做梦,都梦着能有个大房子,宽敞的,亮堂的……”
她的声音很平静,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只是陈述事实,
却让姜书雅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酸酸涩涩地疼。
她仿佛能看到年轻时的陆妈妈,在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忙碌,
眼里却始终燃着对未来的希冀。
陆妈妈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姜书雅脸上,那里面沉淀着时光的智慧,
也盛满了温柔的期许: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这是真的。可最开始那几年,是真的辛苦。我们这一辈人,苦过、挤过,知道那滋味儿。所以啊,”她用力握了握姜书雅的手,语气斩钉截铁,“不想让你们再吃我们吃过的苦。要买,就一步到位,买个大的,踏踏实实的!”
一股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