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极恶女当家 > 作品相关 织机、提花机、水力纺车和缝纫机的说明

作品相关 织机、提花机、水力纺车和缝纫机的说明

织物价格也特别昂贵,一般为贵族所用。

由于原始腰机的张力有限,提花综杆的数量受到了限制,因而织物的纬向花纹循环无法扩大,纹样图案的织造产生了局限性。对于花纹循环大、组织复杂的大花纹,如花卉纹、动物纹等,织造起来就显得相当困难了。人们为寻求更好的织造原理及方法,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大约在秦汉时期逐步发展成花楼束综提花装置,这里所称的“花楼”,是一种高耸于织机上部、控制提花机经线起落的织机部件,因此,束综提花机又称“花楼机”。

花楼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它用线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贮存提花程序,织花纹开口不用综片,而是每组经线用线综牵吊,每梭所需提起的经线上的线综再另用衢线牵引经丝开口。织造时,由两人配合操作,一人坐在花楼之上,称挽花工,口唱手拉,按提花纹样逐一提综开口,另一人(称织花工)脚踏地综,投梭打纬。这样,花纹的纬线循环可以大大增加,花样也可扩至很大,且更为丰富多彩。唐代前以多综多蹑机居多,唐以后则束综提花机大为普及。

束综提花机经过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宋几代的改进提高,已逐渐完整和定型。在宋代楼璹的《耕织图》上就绘有一部大型提花机。这部提花机有双经轴和十片综,上有挽花工,下有织花工,她们相互呼应,正在织造结构复杂的花纹。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到了明代,提花机已极其完善,这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可得到印证。

束综提花机以织物组织适应性广、花幅大小随机可变等优越性能,编织出一批批优秀的丝织品,而丝织品种的不断更新,也促进了提花机的完善。1801年,法国人贾卡(jacquard)在中国束综提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新一代提花机,用穿孔纹版代替花版,从而使丝织提花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并逐步走向电脑自动化,中国目前使用的纹版提花大多是这种提花机

束综提花机到了明代已极其完善,有组织适应性广、花幅大小随机可变等优越性能,并在生产中不断改进,编织出一批批优秀的丝织品,当西方人对“丝绸之路”运来的花布赞叹不已时,提花机也沿着这条路传入欧洲。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取来一卷纸带,根据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并把它压在编织针上。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它则被纸带挡住不动。于是,编织针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传递”给了编织机,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中。

真正成功的改进是80年后,另一位法国机械师贾卡(jacquard),法国织机工匠,纹板提花机的主要改革家,1752年出生于里昂,一成年便在丝绸工坊打工,并且很快成为一个有创意的、技艺娴熟的工匠,其父也是位织工。他在1790年就基本形成了自动提花机的设计构想,但为了参加法国大革命,他无暇顾及发明创造,投身到里昂保卫战的行列里。直到19世纪到来之后,贾卡的机器才得以组装完成。

18世纪初法国工匠布乔根据中国束综提花机的原理创制的用纸带凿孔控制顶针穿入,代替花本上的经线组织点的纸孔提花机经法尔孔、沃康松等人改进,能织制600针的大花纹织物。1799年,贾卡综合前人的革新成果,制成了整套的纹板传动机构,配置更为合理的脚踏式提花机,只需一人操作就能织出600针以上的大型花纹。这种提花机在1801年巴黎展览会上获青铜奖。它的机构特点是用提花纹板,即穿孔卡片代替纸带。

贾卡为他的提花机增加了一种装置,能够同时操纵1200个编织针,控制图案的穿孔纸带后来也换成了穿孔卡片。据说,贾卡编织机面世后仅25年,考文垂附近的乡村里就有了600台,在老式蒸气机噗嗤噗嗤的伴奏下,把穿孔卡片上的图案变成一匹匹漂亮的花绸布。纺织工人最初强烈反对这架自动化的新鲜玩意的到来,因为害怕机器会抢去他们的饭碗,使他们失去工作,最后,这种性能优越的自动编织机不仅被人们普遍接受,而且还派生出一种新的职业——打孔工人。1805年,法国皇帝拿波伦在里昂工业展览会上观看提花机表演后大加赞赏,授予贾卡古罗马军团荣誉勋章。1812年,仅在法国已经装配了万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