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端来一碗稀汤,艾凤玲也不生疏,接过来喝了个干净,扒过馍篚,拿过一块红芋面锅饼吃了。
女主人问道:“凤玲!你爹的身体还好吧!”
艾凤玲眼里突然盈满了泪水,哽咽道:“俺爹在床上躺了一年上个月死了。
”
女主人鼻子一酸,掉下泪来,啜泣道:“没想到你哥哥刚死,你爹也孩子!真没想到你哪儿也别去了,这里就是你的家!跟干娘一起过吧。
”
娘俩抱头痛哭成一团。
哭了一阵,女主人揩干眼泪,问道:“孩子!你爹得的是啥病呀?”
艾凤玲悲痛欲绝,幽幽道:“不是得病。
去年从您家走后,我就回到萧县家里,见俺爹躺在床上,浑身是伤。
一问才知道,俺爹在萧县城里见‘护路队’横行霸道,无故殴打百姓,便冲上前去说礼,被‘护路队’队长王国汉指使手下打了个半死,躺在床上不能动,已有两个多月我侍候俺爹整整一年,卖完了家当,请医疹治,俺爹还是死了。
”
娘俩促膝夜谈,没有一丝儿困意。
女主人叫成玉梅!是河南周口人!二十年前嫁到了江苏。
这话说起来长了:苏庄地处苏鲁边境,是个四五百口人的小庄!这庄虽叫苏庄,却没一户姓苏,庄上以张、魏、杨三姓居多。
成玉梅的丈夫叫张海贵!因其乳名叫“鹏”,如今虽已年过不惑,乡亲们叫得口顺,还叫他“张鹏”!苏庄土地贫瘠,是个盐碱窝,十年倒有九旱,地里产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的,所以,苏庄家家户户都有出外逃荒要饭的经历。
张海贵十二岁那年,随家人到河南周口逃荒,不幸走失,被成玉梅的父母收养。
张海贵和成玉梅在一块长大,两人青梅竹马,产生了感情。
但成玉梅的父母嫌他是个外乡人!说啥也不同意,断然道:“狗日的东西!给我当干儿子管,想当女婿,没门!”
张海贵一看不妙,动了把成玉梅拐跑的的念头。
十八岁那年,两个年轻人一商议,一不做二不休,双双逃回了江苏老家。
成玉梅嫁鸡随鸡,从此一心一意地跟着张海贵过起日子来。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如今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大伟二十岁出头,已娶妻生子;小儿子张二伟尚未成年。
因公母俩只生育两个儿子,没有闺女,感到心中缺憾。
前些年,张海贵在京杭运河商船上给人帮工,把成玉梅母子也带去了。
在哪儿认识了同在商船上帮工的艾培州!艾培州妻子早已过世,他没有续娶,独自一人拉扯一双子女生活。
艾培州出门帮工,也把儿子、闺女带在身边。
艾培州和张海贵志趣相投,住处挨着,都受喝上两盅,过往甚密。
张海贵、成玉梅见艾凤玲聪明伶俐,娇小可爱,便认作干闺女!艾凤玲从小丧母,也把成玉梅当做亲娘。
成玉梅因无闺女,把艾凤玲宠成心肝宝贝,娘俩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据艾培州说,艾凤玲出生后大哭不止,母亲拿来一串风玲哄她,风玲迎风摆动,发出悦耳的响声,她听到玲声,立马不哭了,所以起名叫:“凤玲”!艾凤玲生性好玩,不习针钱,偏爱舞枪弄棒,又胆大包天,没少淘气。
后来战乱不断,内河运输不景气,在船上呆不下去了,张海贵、成玉梅和艾凤玲一家才分开各自回家务农,见面才稀少了。
去年春天,艾凤玲思念久别的干娘,要来苏庄探望。
父兄见兵荒马乱,不叫她来。
但艾凤玲执意要来,艾同斌无奈,只好陪妹妹一起到丰县苏庄干娘家走亲戚。
路上不巧遇上风雪咆哮,更不巧的是艾同斌突然罹患急病,兄妹俩冒雪勉强捱到吴坝,到郑家诊所里求医,阴差阳错,才不幸被那场莫明大火烧死的。
艾凤玲、成玉梅娘俩依偎在一起,说到伤心处便哭上一阵;说到开心处又笑个不停,攀话直到天亮,方才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