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摸了摸肚子,伸手抓住宋宁的胳膊:“小妹,你可千万要记得回来呀,我和肚子里的孩子都等着你。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
吴氏也道:“是呀,小妹,得了空多回来看看我们,咱们自己家地里的新鲜瓜果就是比城里的好。”
葛氏见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的,有些看不下去了。
“我说,三娘是去府城过好日子的,又不是不回来了。你们一个个的都摆出这副样子作甚?该干嘛干嘛去。”
葛氏将老头子和两个儿子都赶出去了,吴氏见状也点点头叫上两个小的,扶着姚氏出去了。
屋里只剩下母女两个,葛氏起又忍不住开始抹起眼泪来了。
“我家闺女如今出息了,娘这是高兴,高兴。”
宋宁苦笑着从怀里摸出一个荷包塞进葛氏手里。
“娘,您和爹养我这么大,这么多年一直是你们贴补我这个做闺女的。如今女儿要出远门了,这五十两银子您留着家里用也好,自己花也成。”
葛氏哪里肯收,红着眼眶道:“你去了府城,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该买的就买,咱们不能叫那些城里人看不起。,小?税_宅^ ¨最!欣*漳*结+哽^芯?快`再说了,娘在乡下哪里用得着这么多银子?”
宋宁又劝道:“我去了府城每月能领到工钱。况且相公如今成了廪生,也可以领到朝廷的银粮,我们如今不差银子了。这钱您先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葛氏点点头,“也是,如今我家闺女和女婿都出息了,这银子娘先帮你收着,回头用得着的时候娘再还你。”
宋宁一家子走的那日,刘慧娘一早起来将他们送到了村口,不多时罗里正、王老太太来了,方氏和曹氏等人也都过来了。
“三娘啊,记得带你娘和乐娘常回来看看。”
“这些橘子是早晨才从我家树上摘的,你们要是不嫌弃,带着路上吃。”
“家里的事儿都有你罗叔看着,安心去吧。”
“往后大郎出息了,别忘了捎封信回来报喜。”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同母女三人道着别,孟氏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即将告别的故土,眼眶一热,再次郑重地谢过乡亲们。+求/书-帮^ .哽!芯.最*筷~
刘慧娘虽然舍不得宋宁,但也真心盼着他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放心走吧,到了府城别忘了写信报平安。”
她这几个月跟着宋宁学做生意,也学会了认字,如今只要不是太复杂的字儿,她都能勉勉强强看得懂。
宋宁朝她笑了笑,“放心吧,你在村里遇到什么事也别忘了捎信告诉我。”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九月底,宋宁一家已经正式在府城安顿下来了。
杜蘅每日从家里去府学念书,顺带着照顾家里。
孟氏在后院辟出了一块地用来种瓜果蔬菜,顺带着养从家里带过来的那二十来只鸡鸭。
杜乐娘每日除了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外,还常常跑出去看巷子里的老师傅打银器。
酒楼开业在即,宋宁那头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朱掌柜给酒楼取的名字就叫朱记大酒楼,宋宁觉得这个名字平易近人,还容易被记住,也挺好。
在酒楼正式营业前,朱掌柜将聘请来的钱掌柜和黄、周两位管事介绍给宋宁认识。
“三娘啊,我不在的时候,你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同钱掌柜和黄管事、周管事商量。他们三位从前都在酒楼里干过,经验丰富。”
言罢,又对三人道:“别看三娘年纪小,时间长了,你们就知道了,什么都瞒不过她的眼。诸位往后遇事多同三娘商量商量,你们见了她就当见了我一般。”
宋宁点点头,含笑同钱掌柜与两位管事打过招呼,说一些客气话。
“我年纪轻,日后若是有什么思虑不周的地方,还请几位不吝赐教。”
三人嘴上都客客气气应下,暗地里都在默不作声地打量着宋宁。
眼前的小姑娘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浑身穿戴也颇为朴素,待人又十分和气,就算是生得再伶俐,怎么看也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要让他们这些经验老到的人一下子心服口服是决计不可能的。
他们在默不作声地打量着宋宁,宋宁也在悄悄打量着他们。
朱掌柜做东招待众人吃了一顿饭,酒足饭饱,几人都放松下来,开始东拉西扯地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