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也忍不住笑了:“你们这是在互相喂鸡汤啊。”
会议室的气氛轻松了些,但讨论的内容却越来越深入。
“还有一个问题。”小张翻着资料,“我发现很多国际品牌,他们在做传播的时候,不只是靠官方账号,还会找本地的kol合作。”
“kol?”刘好仃皱眉。
“就是意见领袖,像网红、博主、达人这些。”小张解释,“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品牌做推广,效果比官方账号直接发内容要好很多。”
“这个我们能做吗?”阿芳问。
“能做,但得找对人。”小张说,“我查了几个案例,发现他们选的kol,都是跟品牌调性契合的,内容也不是硬广,而是自然植入。”
“也就是说,不是谁都能合作。”刘好仃总结,“得有内容,有共鸣,还得有信任。”
“对。”小张点头,“所以我在笔记上圈了‘内容本地化’这几个字,因为这是关键。”
刘好仃看着小张的笔记,沉思片刻,然后说道:“传播不是输出,是对话。我们缺的不是渠道,是声音的共鸣。”
阿芳在本子上记下这句话,然后抬头看着他:“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先做两件事。”刘好仃竖起两根手指,“第一,继续盘点资源,看看我们还能调动哪些力量。第二,选一个试点市场,制定本地化传播的初步策略。”
“听起来像是两步走。”小张笑着接话。
“对,两步走。”刘好仃站起身,拍了拍手,“走起来才知道路有多长。”
阿芳和小张相视一笑,会议室里的气氛,像是被阳光晒暖了一样。
窗外的玻璃依旧闪闪发亮,像是在回应什么。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楼下忙碌的厂区,心里清楚,这一步,只是开始。
“对了。”他突然转身,“小张,你刚才说的那个kol,能不能再详细整理一份资料?”
“没问题。”小张点头。
“阿芳,你那边的资源清单,也再细化一下。”刘好仃补充道,“我们得知道,我们手里有什么,缺什么。”
“明白。”阿芳应声。
刘好仃回到座位上,端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喝了一口,味道还在。
他翻开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
品牌传播 = 认知 + 信任 + 情感共鸣 + 本地化 + 试点突破
然后,他抬头看着阿芳和小张,目光坚定如初。
“咱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