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捏着一张纸,上面是昨晚熬夜整理的方案草图。~x+i_a.o^s¢h¢u^o/c,m-s?.*n.e¢t′会议室里已经传来阿芳和小张的说话声,声音不大,像是在讨论什么细节。
他推门进去,两人立刻安静下来,阿芳把笔记本往身前一拉,小张则把笔记本电脑合上了一半,像是在遮掩什么。
“你们在聊什么?”刘好仃坐下,把纸摊开。
“我们在想,”阿芳顿了顿,“东南亚那边,咱们到底要讲什么故事。”
“故事?”刘好仃挑眉,“我们不是拍电影。”
“可传播就是讲故事啊。”小张忍不住插嘴,“国外的品牌视频,几乎都是围绕一个故事展开的。比如环保、家庭、奋斗,这些他们能共鸣的主题。”
刘好仃点点头:“有道理。那你觉得,我们该讲什么故事?”
“咱们是玻璃厂。”阿芳翻着笔记,“讲质量?讲工艺?讲安全?这些好像都太干了。”
“干了就加点水。”刘好仃笑着接话,“讲人。”
“讲人?”两人异口同声。
“对。”刘好仃用笔在纸上画了个圈,“讲咱们的人,讲咱们的故事。_x¢i\a·o_s/h_u/o?g*u.a′i`.!n~e`t\比如,一个老工人,做了几十年玻璃,把一块普通材料变成艺术品。比如,一个年轻员工,从不懂玻璃,到能独立设计新产品。”
“有点鸡汤。”小张说。
“鸡汤也是营养。”刘好仃模仿他上一回的语气。
阿芳笑了:“你们这是互相喂鸡汤。”
“那我们就从‘人’出发。”刘好仃收起笑意,“不是说我们有多厉害,而是我们怎么用玻璃,去服务别人的生活。”
“情感共鸣。”阿芳在本子上写下这四个字,又在旁边画了个笑脸,“就像你说的,不是输出,是对话。”
“对。”刘好仃点头,“传播不是我们说我们多牛,而是别人觉得我们懂他们。”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像是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不刺眼,但暖。
“那具体怎么操作?”小张问。
“分三块。”刘好仃竖起三根手指,“内容策划、kol调研、市场分析。”
“我负责内容。”阿芳立刻举手,“我可以从咱们厂里找几个真实故事,拍成小视频,配上字幕。”
“我负责kol。′w^a~n!g`l′i\s.o′n¢g\.+c·o^m·”小张点头,“我继续找东南亚那边的达人,看看哪些人跟我们产品调性接近。”
“那我来统筹。”刘好仃笑了笑,“同时负责市场分析。咱们得知道,东南亚的用户,到底在看什么、聊什么、喜欢什么。”
“听起来像打仗。”小张说。
“对,像打仗。”刘好仃认真地说,“但不是打别人,是打我们自己的短板。”
阿芳在本子上写下:情感共鸣 = 本地文化 + 产品价值,然后在页脚画了个笑脸符号。
“那我们先定个目标。”刘好仃看着两人,“三个月内,完成试点市场的内容上线、用户互动、数据反馈三个阶段。”
“三个月?”小张有点惊讶,“会不会太短了?”
“不短。”刘好仃摇头,“试点不是为了完成,是为了验证。验证我们是不是走在对的路上。”
“那节奏怎么安排?”阿芳问。
“第一个月,内容策划和kol调研完成,形成初步方案;第二个月,内容上线,开始互动;第三个月,收集数据,评估效果。”
“听起来很清晰。”阿芳点头。
“那我们就按这个节奏来。”刘好仃站起来,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字:
试点 = 验证 = 信心
他转过身,看着两人:“这不是终点,是起点。”
阿芳和小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点光。
“那我们开始?”阿芳问。
“开始。”刘好仃点头。
小张开始整理他的资料夹,翻到某一页时,夹在中间的一张便签飘了出来,上面写着:
tiktok in sea:政策友好度高,用户活跃,适合短视频传播
他捡起来,重新夹好,没说话。
阿芳打开她的笔记本,开始列内容策划的提纲,第一行写着:
玻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