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尔茨堡正式开始物理实验之前,伦琴拿出他们从吉森大学带来的天 平砝码。^纨~夲*榊+戦, *追+醉/芯-章¨截\在吉森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选塔在伦琴的指导下,曾经对一百克的 砝码进行认真鉴定,并经与柏林的度量衡标准检查局的砝码相比较,准确测 量后专程带到维尔茨堡的。
虽然维尔茨堡大学也有已经鉴定过的砝码,但伦琴坚持要把两个学校的 砝码进行一下比较。
检测结果是:两个砝码存在着极其微小的误差。但伦琴却发了很大的脾 气。
“怎么回事?选塔,我对你一直都很信任,这次却要让我改变看法了。 误差是十万分之一,一百克的十万分之一就是一毫克,一毫克的误差可不算 小啊!”
选塔知道教授对待物理学的态度,他是决不允许有哪怕一星半点疏忽 的,为了这点儿疏忽他甚至会毫不留情地免去选塔的职位。选塔吓得脸色发 青:“我确实是精心测量的。”
伦琴让选塔把两个砝码寄往柏林,请他们重新检测。
误差的原因查明了:维尔茨堡大学的砝码上粘着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黑 锈,再加上吉森和维尔茨堡的空气中氮和氧的比例略有不同而造成比重的微 小差异,从而引起了质量的差异。?k¢a/n/s+h.u!w^a?.·c¢o′m?
这样,伦琴才放心地开始使用这个天平,并恢复了对选塔的信任。
而正是伦琴这种“极端”认真的态度,才使他没有放过一个偶然的发现, 并以他40年来所特有的执着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发现的前兆
自然界充满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尚未为人所知的神秘的东西。 要发现它,必须有充足的准备、明察秋毫的观察力,以及对一切未知事物的 好奇心。
19世纪70年代初,伦琴还在苏黎世工业大学时,在孔脱教授的指导下, 刚刚开始向物理学的进军,自然界已经准备向人类透露一个新秘密了。
波恩大学的数学教授儒略·普留卡设想并制造了一个奇怪的玻璃管。玻 璃管的两端封以金属片,并用针管把中间的空气抽出来,使管内接近于真空 状态,这时在两个金属片间通电,就会在玻璃管内产生真空中的放电现象— —一道奇怪的光线从阴极金属片流向阳极金属片。.8*6-k.a,n~s-h*u*.′c\o.m¨
后来普留卡的徒弟,明斯特大学的约翰·威廉海姆·合吐路夫教授对普 留卡的玻璃管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它成了一种人们称为“合吐路夫管”的管 子。
英国的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于1861年发现了新的元素铊之后,注意到 了合吐路夫管,并开始研究它,他在合吐路夫管里放进一个小的能转动的圈 儿,通电以后,会看到那个圈儿在管内滴溜溜地转着。这使克鲁克斯意识到, 这定有什么东西从阴极向阳极流动着,它还发出了不可知的光,这种光也可 能是某种粒子。克鲁克斯的脑海里产生了拍下这个光线的念头。
于是,他把实验室全部遮盖起来,弄得屋子里黑糊糊地什么也看不见, 然后给合吐路夫管通电,接着便看见了一道奇特的蓝白色的光线。
克鲁克斯仔细确定了曝光时间,然后按下了快门。按理说里面闪烁着蓝 白色光的合吐路夫管应该被照下来了,可是一显影,令人吃惊的是竟然什么 也没照上,只是一片模糊不清。克鲁克斯以为是感光玻璃板失效了,就又拍 了一张,却仍然是一片阴影,根本看不到合吐路夫管细长的形状。
“房间里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漏光了,总是让感光板提前曝光,什么也照 不下来?”
又试着拍了几次,都不行,克鲁克斯感到很失望就放弃了这个试验。
这个让感光板莫名其妙曝光的光线,就是后来被伦琴发现并确定其存在 的X射线。克鲁克斯首先“遇”到了它,但遗憾的是他却没有意识到它的存 在,更没有主动地去寻找它,因而与世界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失之交臂。
此后,还有另外一个人也错失了良机。他就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古德 斯皮都教授。
古德斯皮都教授也曾研究过合吐路夫管,于是一位朋友请他给照一张合 吐路夫管的照片,他很热心地照了一张,并把底片交给了那个朋友。显影之 后,发现感光模糊。教授就又给照了一次,仍然不清楚。古德斯皮都嘟哝着:
“哪儿跑光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未知的光线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