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还在煞费苦心地思索着一个问题——正电子的存在。~s,h!u·b`x!s`.?c.o-m?当时很多物 理学家都认为一定存在着正电子。有些人企图把氢核称作“正电子”,卢瑟 福则坚持用“质子”这个名称。他说:“质量比氢核小得多的带正电单位的 粒子将来可能被发现。”他这番话几乎是在美国物理学家安德生发现正电子 前10年说的。卢瑟福的创造性想象力,使他能够敏锐地预见未来的中子和正 电子。
对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和辛勤劳动,使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学生们获得 了崇高的荣誉和奖赏。在1922年的一年中,卢瑟福获得皇家学会授予的科普 利奖章;索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金,阿斯顿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玻尔获得 诺贝尔物理奖金。作为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卢瑟福始终满怀热情地去扩展他 的那些发现,并把这些发现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里去。他继续用α粒子轰击 各种元素的原子,以便弄清原子结构的一些问题。他与助手查德威克用α粒 子轰击某些元素时,发现了一些事先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对某些元素来 说,入射α粒子的射程要比射出的粒子的射程短得多。~微*趣¢晓!税*蛧′ _首,发+进一步实验表明,原 子核正在发生一次真正破裂。这种破裂是极为罕见的现象,铝便是产生如此 惊人的结果的元素之一,但它的一再发生却足以说明,这决不是纯属偶然的 现象,而是某种相当有规则地发生着的现象。
新闻记者们当时正谈论原子分裂,卢瑟福等人的这一实验没有取得新闻 轰动效应。尽管如此,他一有机会仍然非常乐意向某些对科学感到兴趣的非 科学的朋友们做些解释工作。1923年,卢瑟福在皇家学会连续六次作了关于
“原子射线和性质”、“α粒子的生命史”的演讲。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 述了前60年左右的时间里所取得的科学发现。同年秋天,他又在大不列颠学 会利物浦聚会上发表演说。不久,卢瑟福参加了皇家学会在伦敦召开的一次 原子核结构的讨论会。另外,他还做了许多科学普及工作,并吸收了两名得 力助手威尔逊和卡皮查。
1924年12月,卢瑟福正式接到通知,他将要被授予1925年的新年荣誉 勋位。当时在英国,只有最伟大的人物才能获得勋位,科学家中能够得到这 种荣誉的寥寥无几。~比-奇.中/蚊·惘. ′无!错¨内,容·但是卢瑟福是非常谦虚的,他把个人的贡献归功于国王 对科学的重视与提倡。
他的社会活动更加频繁,但无论如何他不容许这些事妨碍他在剑桥所进 行的主要研究任务。他正在和查德威克计划着使用一种改进的计数显微镜, 对元素作一次系统的检查。
1925年,卢瑟福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这是英国科学家们所能获 得的最高的职位。从此,他的礼节性的社交活动更加频繁起来。在此期间, 主任助理卡皮查定期向他汇报实验室的工作,并希望他能回到实验室中来, 以解决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卢瑟福因多年劳碌,身体和精力已远远 不及过去了,加上社会活动较多,在一段时间里无法回到实验室。
1926年在不列颠学会牛津会议上,卢瑟福报告了他和查德威克最近用α 粒子轰击像镁、铝等轻金属的原子核的实验。
1927年,卢瑟福在帝国科学学院向物理学会发表演讲。他指出:“看来 很清楚,在如此之小的距离内,适用于带电粒子间的普通的力学定律显然已 经破产了。”他认为,过去那种把原子核看成是坚硬球体的看法,肯定是错 误的,人们必须对某些复杂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1929年10月,当卢瑟福从外地返回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时候,碰到了一 个非常奇特的问题。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镭的衍生物,它放射出一个 在空气中射程达3英寸的α粒子,而从铀原子核中射出来的α粒子则只有1 英寸的射程。这一重要发现对卢瑟福启发很大。他提出,既然这种粒子具有 如此强的穿透力。为什么不能用镭的衍生物的α粒子来射击铀原子呢?
这一新的课题提出后,他们多次进行了实验,结果都未能达到预想的效 果,不过,从这些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卢瑟福的惊人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 的精神。
正当卢瑟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事业上时候,1930年12月30日, 他的独生女儿爱琳·玛丽不幸去世。这突然的打击,使卢瑟福悲痛万分。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沉浸在无法克制的悲哀之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