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朝廷中,道元还是较受重用的,因为他的勇敢和果断,还曾多 次临危受命。~8*6-z^w^w^.`c*o`m*见于正史的就有三次。第一次安抚北疆,第二次镇压与南梁接 壤地区的叛乱,第三次就是到关中监视有叛乱嫌疑的萧宝寅。最终道元在最 后一次出行中蒙难,这就可以说明他具有赴汤蹈火的果断和勇敢的品质。
郦道元的清正虽已为我们了解,但是他不仅是一位“好官”,更重要的 是他是一位出色的古代地理学家。当然,他的地理学识主要是通过《水经注》 为人所知的,他在为《水经》作注时明确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80种,其中属 于地理类的有109种。这109种中,属于魏晋南北朝这个“地理大交流”时 代的就有89种。一方面反映了郦道元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也可看出这一“地 理大交流”时期地理著作对他的深刻影响。
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道元在 《水经注》的序言中对前代的著名地 理著作进行了批评点评。秦朝以前我国已经有了许多地理类书籍,但当时由 于国家不统一,生产力水平尚不够发达,人们对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 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虚构。,小-税-宅+ ~首¨发_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禹贡》 等。我们认为这种虚构是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的,不必过分苛求。在这种虚 构中我们仍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种情况直到秦汉时期仍有一定市场,与 人们相求真正了解地理知识的需要发生矛盾。郦道元是坚决反对这种“虚构 地理学”的。他提倡严谨的学风,改变这种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他在
《水经注》序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原则就是重视野外考 察的重要性。前代地理学者中已有人开始考察研究工作,但还没有意识到它 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科学的基础是真实,地理学当然更需要真实,郦道元可 以说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
在郦道元生活的时代,当时的欧洲历史正是所谓“黑暗时代”,全欧洲 在地理学界都找不出一个杰出的学者。郦道元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 重要的地位。
三、郦道元的思想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在这个国家分裂的年 代,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都受到很大破坏。~1~8,5.t`x,t-.!c¢o¨m^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要求 结束无止境的战争,开始和平安定的生活。许多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作品里也 反映了这种呼声。《水经注》就是其中之一,从中我们看到郦道元的爱国主 义思想几乎是无处不在。
对于一个生在乱世的人来说,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明显表现为希望国家 早日统一这一目标和愿望。
郦道元出身于世代官宦家族,这种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开始接受儒家的 正统教育。《水经注》中经常引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注文中也表现了他 对尧舜等古代圣王和孔孟等儒家大师的崇拜。儒家思想是希望国家统一长治 久安的,所以郦道元的思想也是以此为基准。长期的国家分裂,使他希望国 家重新统一的愿望更加强烈。他的青年时代正是北魏政权励精图治,国势蒸 蒸日上之时,而南朝则显得朝政腐败,毫无生气。他的家族又受到重用,拓 跋氏的“取夏变夷”的改革,都促使他产生了由北魏统一中国的思想。道元 入仕不久就成为元宏北巡的随员之一,这说明他的才干已得到朝廷的赏识。 元宏的改革,使他坚信长期分裂局面将会在元宏的统治下结束,秦汉的大一 统国家又将出现。孝文帝的英年早逝对道元的打击很大。北魏国势从此江河 日下。他看到统一无望,于是开始潜心于《水经注》的撰写,通过写作以寄 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统一祖国的渴望。
《水经》是三国时魏国人的作品,对道元来说,它算不得什么稀见的古 籍。道元选择为它作注,主要是考虑到 《水经》的涉及范围很广(当然还有 地理学原因),正可以借为它作注的机会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更好地 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水经注》的撰写在郦道 元生活的后期,这时的北魏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道元看到已不可挽回, 于是把全部爱国主义情感都倾注在《水经注》这部巨著之中。
《水经注》虽以为《水经》作注为形式,但并不受《水经》原有体系的 限制。《水经注》的著述范围是以西汉王朝的版图为基础的。这是他祖国统 一思想的反映。而且有时《水经》范围并不包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