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884章完结

第884章完结

李约瑟有过人的记忆力,他知道每一本书和每一件资料的存放处。!t.i.a-n¢x+i*b`o¢o/k~.^c¢o′m.偶尔 他会为着找不到一件资料而发脾气,这时鲁桂珍就说:“约瑟心情不好。” 同时她也会帮他找。李约瑟解释说,他的生气是为了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或者 他所采用的系统出了问题。李约瑟写文章或讲演必定先把要点写在纸上,然 后用一条条线将各个要点串连起来。由于李约瑟喜欢坐火车,鲁桂珍就说这 是李约瑟的“火车轨道”。李约瑟善于把一大堆不同的资料串成为一篇有条 理的文章,他称这个方法为“编织法”。这也符合他写作的特点,他写文章 又快又好。鲁桂珍说,李约瑟文思敏捷,又富文采。他在实验室做研究工作 时,为了获得新资料,往往要等一段时期,这使他感到不耐烦;而写《中国 科学技术史》却使他十分开心。他写文章先用打字机打出草稿,修改后再交 打字员打成定稿,有时他直接用录音机,一面看搜集来的资料,一面口述, 这样作成的文章有时竟十分完美,都不需要修饰,就送到出版社去发表了。

有人曾试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香港的大学建立同样的研 究系统,由于财力、人力、环境(包括国家、大学及个人的环境)等因素, 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天`禧-晓^说+徃~ .唔?错?内¢容-一部类似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著需要一个宠大的 资料室和高效率的系统来配合。李约瑟已被他自己的系统所控制,他不能带 着这个系统到处跑,离开这个系统,他就不能继续撰写他的巨著或有关中国 科技史的文章。1972年,澳洲国立大学请他去逗留数月,希望他答应在堪培 拉从事研究,结果他不得不婉言拒绝,无疑是怕自己如游鱼离开湖海,陷入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吧!他哪里知道大学方面不但要请他去作研究, 而且还有人建议他在研究期间,授予他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呢!也许,当事人 早已将内情告诉他,但仍没有引起他的兴趣。

李约瑟写文章的时候,必先选择一张最大的长桌子,将常用的书和参考 资料放置在桌上。他工作时翻书检图,十分忙碌,不一会儿桌子上的书和资 料就弄得乱七八糟了。写作期间,他自己从不收抬桌子,更不让别人替他收 拾,以免弄乱他的书籍和文件,待他的文章大告成功后,才将桌子加以整理, 把所有书籍资料和物件放回原处。~e~z?k/s,w·.?n~e^t*在这一点上,他的作风和现代行政、商业 管理人员有些不同,很多高级管理人员的桌子是一尘不染的,更不让太多文 件堆在桌子上,免得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声誉。但李约瑟有很强的记忆力, 他翻阅参考书时,脑中就有了印象,知道每本用过的书的位置,如将桌子收 拾一番,找起来反而浪费时间。

每次李约瑟完成自己认为精彩的一篇文章,他就在午餐和下午茶时很高 兴地念给李大斐听,他说他找到了一小块蓝色的土。李大斐在她的研究上如 有新的发现,也照样念给李约瑟听。两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欣赏。

李约瑟在打字机前工作时,总是全神贯注,从不让别人打扰他,免得扰 乱他的思路。甚至连他自己的上司、生物化学系主任杨格教授找他时,也同 样对待,累他站着等了好几分钟。杨格教授并非平凡之辈,他也是皇家学会 会士,而且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幸亏他秉性温善,又能了解李约瑟的 性格,以后总是预先约好时间才和李约瑟见面,难怪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 术史》第三卷的导言中这样说:“我很高兴向我的(理)学院和学系同事致 谢意,在此可以代表他们的是皇家学会会士杨格教授,我感谢他们对我表现 的永恒不变的同情和谅解,没有他们的同情和谅解,这项工作是不能进行 的。”

李约瑟的合作者是采用别的方式协助他写他的巨著的,或替他搜集资 料,或与他进行讨论,或替他撰写初稿,或在剑桥与他一起工作,或在别处 各自行动,依各人的条件而有所不同。最理想的当然是撰写每一篇稿都能和 合作者在一起,但这并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做到的。合作者有不同的个性,有 些执拗,难以容人。幸亏李约瑟处理有方,合作者又都尊重他,一切事情可 以说进行的颇为顺利。

李约瑟将其父亲遗下的一幢楼房捐出,作为图书馆,收藏他所拥有的一 切有关科学史的资料。1968年,剑桥成立了一个信托会,建立起一所“东亚 科学史图书馆”,李约瑟遂将其收藏的书和那幢楼房移交给这个信托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