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话音刚落,李四光的回答立即脱口而出:“主席!总理!我认为 我国天然石油的前景是很好的!”毛主席立即问李四光:“外国的学者,也 包括我们的某些学者,多少年来,几乎一致认定,只有海相地层有工业开采 价值的石油,而我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五+4.墈.书′ `已~发′布\嶵-鑫`彰/洁_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李四光 对这个问题早有研究,他胸有成竹地说:“我认为,外国人那套理论在我们 这里可以搁起。问题不在 ‘海相’、‘陆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 条件,在于对地质构造规律的认识……”接着李四光便详细讲述了他的基本 观点和所持依据,并且从提包里拿出一张他亲手绘制的中国地质草图,展开 在桌子上,请毛主席、周总理及在场的其他领导观看。他指着图进行解说, 满怀信心地预言:在新华夏系的沉降带,有良好的储油远景。听了李四光的 讲解,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1954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召开石油工作座谈会,原本计划 让来中国考察石油的苏联专家小组谈谈他们考察后的意见,但是专家组组长 却建议道:“先请李四光部长给大家谈谈。¢狐_恋\雯+茓^ ~哽~鑫-醉^全\”于是,李四光站起身,向全场 作了题为 《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把 地质力学的基础理论引伸到分析石油生成条件和储油条件的领域,从而说明 了新华夏系几条沉降带含有石油的理论依据,他的报告进行整整一天,在报 告结束时,他说:“最后,我用几句话指出一个方向,作为我的报告的结束 吧:东北平原,通过渤海湾;华北平原,往南到江汉平原和西湖盆地,现在 就可以考虑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我 的意见是:物探、钻探一齐上!”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苏联专家组长也表 示听了一个“内容丰富的报告”,并且“同意李部长的看法”。
李四光又经过一番周密的考虑之后,给陈云写了一封长信,提出自己对 石油勘探工作的意见,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李四光的意见非常重视,大规模的 石油普查工作于1956年全面铺开。在辽阔的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一支支石 油勘探队辛勤工作。地质部长李四光亲自主持这项工作。他每天听野外工作 回来的同志们汇报,阅读各地来信,提出具体指示。+零?点~看′书? ,哽*歆_蕞¨筷+1955年,李四光从632 地质大队送来的柴达木地质考察图上,发现这里可能有较好的石油构造,他 因年高体病不能亲自去察看,便找来学生孙殿卿和秘书段万倜,向他们说明 情况,他们立即表示愿意前往柴达木实地考察。李四光为他们配备了两名年 轻助手,送走他们之后,李四光便按照组织的安排到大连疗养。
李四光在大连仍牵挂着全国各处地质考察的情况,不久,他收到孙殿卿 和段万倜的来信,在信中他们告诉李四光,他们已经在一段扭动构造的地层 下,发现一个储油区。读了这封重似千金的来信,李四光不觉高兴地流出了 泪水。
转眼到了1957年春天,68岁的李四光因健康状况不佳,先被送到杭州 休养,同年秋天,又转到青岛继续治疗,在他养病期间,周恩来总理在百忙 之中特意抽空到杭州和青岛四次探望李四光,在询问病情的同时,还亲切地 提到他的入党问题,这使李四光非常感动。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鼓励下, 出院后的李四光立即将自己在医院写好的入党申请书郑重交给党组织,1958 年,李四光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天,李四光再次离京到 青岛海滨疗养区疗养,李四光居住的环境幽雅宁静,这对于刚刚做过肾切除 尚未完全康复的李四光来说是个理想住所,但是李四光却无法静心休养。尽 管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投入了新的写作之中,他的房间 经常是彻夜灯火通明,有时,他也自己口述,由秘书记录,因为疾病的折磨 使他不能长久地伏案工作,不知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一部 20 余万字的《地质力学概论》终于脱稿。
1959年9月底,正当全国人民兴高采烈迎接国庆10周年之际,一封电 报从东北茫茫荒原飞到北京:“松辽平原第一口探井大量出油!”地质部和 石油部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李四光止不住热泪滚滚,他的预言终于被证 实——在新华夏系沉降带储有石油!不久,根据李四光的建议,地质部石油 普查大队从松辽平原转移到华北平原。1960年,李四光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