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四光因身体欠佳赴杭州休养。·s·a_n,y?e?w~u/.+n¨e~t′在养病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对 地质的研究,当孙殿卿等几个学生出差途径杭州来探望他时,他便带他们去 中天竺察看岩石现象。一天,李四光从一位老同学口中得知浙江大学学生自 治会主席于子三被捕,便立即找来孙殿卿,嘱他去浙大找校长竺可桢设法营 救,孙殿卿去过浙大后很快便离开杭州,报纸上也得不到任何消息,李四光 心急如焚,拖着病体亲自来到浙江大学,在这里他得知于子三已被特务杀害, 浙大的师生正在为此抗议,李四光虽然不是浙大的教授,但他毅然在教授抗 议书上签上了“李四光”三个大字。
同年12月,李四光应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偕夫人抵达英国,参加在伦敦 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大会。李四光的女儿正在伯明翰大学读书,这样 一家人又在英国团聚了。李四光安顿好住处,便开始准备他在第18届国际地 质学会上宣读的论文。
1948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的炮声中,国际地质学会在伦敦亚 尔培大厦隆重开幕。?求-书¨帮~ \冕.肺+粤~渎`在会上,李四光宣讲了他的新论文《新华夏海之起源》。
大会结束后,李四光搬到英国南部博恩默斯居住,他的老师鲍尔敦还专 程远道而来,师生见面分外高兴,他俩一块到野外考察地质,二人边看边谈, 感到乐趣无穷。
不久,中国留英学生总会在剑桥大学举行年会,李四光应邀参加,祖国 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与会者欢心鼓舞,李四光在会上表示:“我虽然年纪大了, 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回到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
在中国南京,国民党官僚看到大势已去,争先恐后逃往台湾。朱家骅命 令地质研究所代理所长俞建章将研究所迁往台湾,俞建章回所后立即同许杰 商量,在许杰的提议下,他们发电报请示李四光,很快,他们便收到李四光 的回电:“南京如发生战争,切切不可远行。详函告。”不久,又收到李四 光的航空信,在信中李四光叮嘱大家将所内仪器图书存放于地下室妥善保 护,又表示:“我的薪水尚存所内,可买粮米为同事们备用。+求.书?帮? .首^发_”遵照李四光 的指示,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并推选孙殿卿等人组成护所委员会,组织在所 的人员和家属轮流值班,防止有人破坏。
远在英国的李四光,正在做回国前的准备。一天,一位老友打来电话告 诉他台湾当局给驻英大使馆发来一封转交李四光的电报,要他公开发表拒绝 接受新中国政协委员职务的声明,否则便将他扣留国外,这位老友劝他尽早 离开英国。李四光看到情况紧急,便决定一个人先走,临行前他给国民党驻 英大使郑天锡留下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劝他也早日弃暗投明。
李四光走后第二天,国民党驻英大使馆派人送来台湾的电报和5000元美 金,李夫人便将丈夫的信交给来人,并退回美金支票。不久,她收到丈夫的 来信,通知她们母女去瑞士边境的巴塞尔与他会面。李夫人立即和女儿打点 行装动身,在去火车站的途中,一位中国留学生交给她们一封郭沫若写给李 四光的信。
在巴塞尔的一所小旅馆,李四光与妻子女儿又一次相聚,当他读完郭沫 若的信后,热泪盈眶。他立即同妻子乘火车来到罗马,并购买了从热那亚开 往香港的船票。由于距离开船尚有一个多月,李四光决定四处游历一番,考 察一下此处的地质。他和妻子先到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然后到佛罗伦萨, 最后又到罗马。在罗马,他们又乘坐火车到达那不勒斯,参观了著名的古城 庞培,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大城市,在突然爆发的维苏威火山的岩浆中毁灭 了,如今只有一座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为期一个月的游历结束了,李四光夫妇在热那亚登上了归国的轮船,这 位身在海外、心怀祖国的著名学者,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国。
六、不负重托
1950年5月,李四光夫妇来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先被安排居住在六国 饭店,后又转到北京饭店。一天,正当他埋头为即将召开的全国地质工作会 议作准备时,周恩来总理突然亲自登门看望,这使李四光有说不出的高兴。 周总理亲切询问李四光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特点,地质力学的理论及近代国 外科学发展的状况,李四光一一作了回答,直到晚上8点,周总理才起身告 辞。过了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也来北京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