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开展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李四光和同行们继续四处考察,并 且在鄱阳湖的白石嘴上建造了白石陈列馆。·k~u·a¢i¢d!u¨x·s?..c·o^m+但是,不久陈列馆便接到南京政 府的电话,说鄱阳湖是军事要地,要求陈列馆立即搬迁。地质研究所派人到 鄱阳湖与当地国民党驻军交涉,然而无济于事,陈列馆被炸成一片废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在攻陷上海之后, 立即进逼南京,国民党政府机关随蒋介石迁往重庆,当时南京中央研究院代 理院长朱家骅命令各研究所也一同迁往重庆,否则停发经费。地质研究所所 长李四光、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及物理研究所所长丁西林等人一向对蒋介 石独裁不满,他们经过反复商量,决定不随蒋介石去重庆,而是南迁广西, 并且以广西文化落后,迁去几个学术机关有好处为理由搪塞朱家骅。随后, 李四光带领下属亲自打点行装,将研究所的资料仪器全部装好运走,自己偕 妻女及全体工作人员乘船向广西桂林进发。¨完. , ¢榊,颤. ,唔¨错/内.容′
来到广西后,研究所起初设置在桂林环湖路一座二层楼房,不久楼房被 日军飞机炸塌,研究所便转移到桂林郊外的四川会馆,但这里也很快被日寇 的飞机炸为废墟,这样地质、物理研究所迁到远离桂林的良丰,而社会科学 研究所则已搬到昆明。良丰地处山区,日寇飞机轰炸次数较少,李四光在这 里开办了广西实验馆,并附一座工厂,生产小型科研和教学仪器。为了方便 生活,他还亲自设计、建造许多简易住房,并且带领大家打了一口水井。住 宿问题刚刚解决,由于物价飞涨,研究所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费都发生困难, 李四光幼年患过肺病,如今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使他又开始不停地咳嗽, 尽管如此,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率领工人努力生产,他们的产品很受欢迎, 第二年工厂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增添了设备。李四光还经常与研究所的同行 四处奔波,为广西、湖北、江西、福建等省找矿,把挣来的钱用于解决科研 经费和职工生活困难,有时公家费用不能按时发放,李四光就将自己的钱拿 出来,供大家使用。-叁.叶-屋_ `追.罪_芯¢章^結¢就这样,李四光领导大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战火 纷飞的年代,继续从事着科学研究。
四、地质力学
1940年秋,李四光与几位学生到鄂西恩施和建始一带继续考察冰川遗 迹。当他们一行到达湘西黔阳县城已是人倦马乏,于是来到一家茶棚里休息。 就在他们坐着喝茶时,一位衣衫褴褛的农民悄悄走过来向他们推售珍贵的金 刚石颗粒,李四光连忙拉住他的衣袖,请他坐下一同喝茶,并且详细询问了 金刚石的来源。按照这位农民指点的路线,李四光等人穿过甘蔗田,越过长 满柑橘的小丘陵,走进深山。在山间的岩壁上,他们证明发现了一条冰川擦 痕,证明他们又进入了一条U形谷。他们急切地四处寻找,结果在一块大砾 石的下面,发现了一颗虽然细小但闪闪发光的金刚石砂粒。有学生问:“李 先生,你认为它们可能是冰川搬运下来的吗?”李四光答道:“是的,我正 是这样分析的。”接着,他向学生们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想法,最后他总结道:
“以前我们是沿着出金砂的河床往上游找金矿;现在,我们要注意冰川泥砾 的分布,它是追溯金刚石矿岩脉的重要线索。”说到这儿,他顺着冰川的走 向朝上游望了望,接着说:“我们在这儿发现的金刚石砂,它的原生矿床, 应当在这冰川故道的高原上。这样一来,研究冰川遗迹,就与找寻矿产的普 查勘探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了。”李四光的一席话,使大家茅塞顿开,对自 己的研究工作更加信心百倍。
李四光所著《中国地质学》自1939年在伦敦出版后,受到英国地质学界 广泛的关注与赞许,但也有人指责这本书重在理论探讨,没有包括矿产分布 是一个明显的缺点。对于这种指责,李四光愤然反击,他说:“为什么要包 括中国的矿产分布?在中国政府还受帝国主义支配的时候,难道要把矿产写 出来,便于帝国主义掠夺吗?”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与此同时,李四光也对 地质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的《中国地质学》一书曾对各种 具体的构造类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只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还应该 在理论上找出各种构造的独特本质,去修改、完善构造体系这个概念。他在 研究中发现,我国的东西构造带与其他构造体系显著不同,例如华夏系的走 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