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857章完结

第857章完结

1926年,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举行。?m·a!l,i′x\s~w!.?c?o~m?在这次大会上,李四光宣读了他的 论文《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大陆车 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的学说,明确指出,地球自转速度发生了时快时 慢的变化,才是引起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李四光提出的这个观点 与美国地质权威提出的“大洋造山说”截然不同。“大洋造山说”认为太平 洋底不断陷落,使它的边缘向大陆方面挤压,这种垂直升降运动,产生了环 绕太平洋的美洲山脉。李四光则认为,东亚各种构造型式形成的山脉与美国 西海岸边边缘山脉产生的原因大不相同。东亚许多山脉并不限于大陆的边 缘,它们延伸的方向,也不与大陆边缘平行。例如阴山至天山,秦岭至昆仑, 还有南岭等山脉,所以它们生成原因不是由于太平洋底的陷落,而是由于大 陆本身的运动……

李四光这一崭新的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与会者的不同反响。正在北 大执教的美国地质构造学权威维理士流露出明显的不满,周围一些国内学者 也小声议论:人家英美学者研究了那么多年,也没人像李四光先生这样标新 立异!

面对周围的种种议论,李四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外国专家反对自己提 出的新观点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一向看不起中国人。+山′叶_屋+ ·首,发,但是某些中国学者缺乏 独立思考精神,只知一味附和英美专家,这实在可悲!不过从另一角度看, 自己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所使用的依据还不够严密,这个理论也只 是像刚刚出土的幼芽,还不成熟,还有待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想到这里, 李四光又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研究计划,他把已经达到的高度,作为新计 划研究的起点。

没过多久,李四光作为北京大学的代表,赴莫斯科参加地质学会议。在 火车上,李四光仍然没有停止研究。他展开地图,用地质学家独具的敏锐眼 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当火车越过乌拉尔山脉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座著名 的山脉,褶皱强烈,南北蜿蜒,耸立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这一奇特的地 质现象引起他的思考:这座南北走向的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孤立存在, 还是与别的地质现象有联系呢?一路上,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李四光头脑 中。

在莫斯科,李四光见到了苏联一些地质学专家,他将自己思考的问题提 出来和同行们进行探讨。当时传统地质学称地壳上褶皱强烈并隆起的地区为

“地槽”。因此,苏联专家听完李四光的问题后,不假思索地回答:“乌拉 尔山脉,它是由一个南北地槽在返回阶段中转变而成的。”李四光对这个简 单的回答感到不满足,他认为乌拉尔山脉是在上古时期由一次巨大的构造运 动而形成的,这次运动不可能只形成一个孤立的乌拉尔山脉。*9-5+x\i\a`o,s-h-u\o·.¢c-o\m~他打开苏联地 质图仔细察看,发现在乌拉尔山之南有一座东西延伸,而又向南突出的巨大 弧形山系,这座东西走向的弧形山系与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组成了一个巨大 的“山”字。李四光对着地图反复思考:这种山字型构造是否是在地球自转 速度加快时引起地壳广泛运动而产生的内部有联系的一种构造体系?为了论 证自己的想法,回国之后,李四光着手实地考察。

1927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中央研究院,聘请李四光担任中央研究院地 质研究所所长。第二年,李四光率领一个小组来南京、镇江一带考察,发现 宁镇山脉为一座大致东西走向的弧形构造,弧形的顶部向北突出,李四光认 真思考起来:如果山字型构造确实是地壳在自转速度变化中形成的一种体 系,那么这种地质现象一定具有普遍意义。宁镇山脉走向与山字型构造的前 弧十分相象,那么在它的南面应该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带着这种设想, 大家四处寻找,最后在南面果然找到了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它与宁镇山脉 恰好形成了山字型构造。此后不久,李四光又在全国各地发现了许多山字型 构造。由此他得出结论:山字型构造是地壳表面运动时产生的一种专门类型, 只要发现有南北走向的脊柱,就可以在它的东西方向找到一个大致为弧形的 山系。反过来,只要发现了东西走向的弧形构造山系,在弧顶便可以找到南 北走向的山脉——山字型构造的脊柱。

在对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研究中,李四光逐渐发现,地壳上除去山字型构 造体系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以不同型式组合的构造体系。这些构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