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谦在大名等地工作不到一年,次年春天回京朝见忽必烈,由于当时 王、张矛盾暂时缓和,便又被留下来担任左丞。*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
在大名、彰德路期间,郭守敬公务之余,并没有放弃他所擅长的天文仪 器方面的研制工作。他本已弄懂了计时仪器莲花漏的原理,只是苦于没有力 量仿制。现在他在宣抚司官署襄办重要事务,顶头上司又是深通天文历法的 旧日师友,乘着这个机会,他就亲自动手,带领工匠,开炉熔铜,按照早年 所见图样,浇铸了一套正规的铜漏壶,想给地方上使用。
中统三年(1262年)春,张文谦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忽必烈正在采 取一些整治水利、鼓励农桑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急需要收罗各种人材, 所以很快把郭守敬召到开平府接见。而郭守敬铸造的那套漏壶正好已完成, 他给起名“宝山漏”,并把漏壶送到了燕京,献给元政府。因为这套计时仪 器构造相当精巧,水的流动速度比较均匀,计量时间也比较准确,后来元代 的司天台(即国家天文台)上也采用了漏壶作为计时的工具。
郭守敬进入元朝政府,最初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升任都水少监、 都水监以至工部郎中,都是主管水利的。*齐\盛,暁/税·罔- ?追·罪`鑫,漳?节*
郭守敬在开平府被召见的那天,他就向忽必烈谈起了华北平原的河渠灌 溉情况和急需兴修的水利工程。他根据自己勘察的结果,针对当时农业生产 的具体情况和经济上的需要,提出了六项治理建议,并详细地阐述了每一项 建议中的工程方案及其效用。他提出:
一、燕京东面,金代原有一条运送粮米的漕运河,直通通州(今北京市 通县),接连南北运河,但由于水浅淤塞,已不能行船。当时南方来的运粮 船到了通州,得改用马车等将粮食送到燕京,路程有50里长。如果以燕京西 北玉泉山的泉水作水源,引到旧漕河,使之通船,一年可节省车运费用60000 缗(m0n)。如果再从通州南面的蔺榆河口蒙村(今河北香河河西务东)拉直 开凿一条运河,到杨村(今天津市西北武清),可以避免淤浅、远绕和风浪 等各种不便。
二、将邢州城北的达治泉水引进城中,然后分成三条河道引出城东,可 灌溉邢州东部一带农田。
三、邢州的沣河(今沙河)原东流至任城(今河北省任县东)的一段, 故道淤塞,水流漫溢,淹没农田1300多顷。.比~奇·中+蚊~徃~ ~首_发/如果重新修复河道,不仅这一大 片农田可以重新耕种,而且河流从小王村经滹沱河最后导入御河(今卫河一 段),还可以通船,便利交通。
四、在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东北滏水与漳水会合处,开引一条河道经 由滏阳(为磁州州治所在地,即今磁县)、邯郸、洛州、永年再过鸡泽,使 其流入沣河,就可以灌溉这个地区的3000多顷土地。
五、怀孟的沁河(今河南省的沁阳境内),虽然灌溉了两岸的农田,但 还有多余的水流穿过土堰向东与丹河的余水相汇合。若开渠引水东流到武陟
(今河南武陟隔河之南故城)之北,注入御河(今卫河),就能灌溉农田3000 多顷。
六、在孟州 (今河南省孟县)西面黄河北岸,引河水修一条水渠,先北 流穿过新旧孟城之间再沿黄河北岸东下到温县重新流入黄河。这样,可以灌 溉田地3000多顷。
郭守敬首次晋见忽必烈时提出的这些意见,除了有关解决燕京漕运问题 外,主要都与华北平原如何增加农业生产和安定民生有关。这个地区是忽必 烈当时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之一,是他十分重视的地方。那时他正在实行子 聪、姚枢、许衡等人提出的务农桑、兴学校、恢复经济、发展文化的政策。 他听着郭守敬这些以实际出发的治理办法,非常满意。他当即任命郭守敬担 任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让他经办各地的河道水利事宜。
到了中统5年(1264年),忽必烈更改年号为至元元年,中统和至元初 年他陆续在行政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如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这 是我国地方设省的开始。他命令子聪和尚还俗,恢复姓刘,更名刘秉忠,封 给他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太保”,一同参与中央政府的中书省和枢密院的 工作。元朝的政权机关在逐步强化和完备起来。
这年初夏的5月,忽必烈派蒙古人唆脱颜与郭守敬二人到西夏一起去视 察河渠水道,还要求他们绘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