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613章完结

第613章完结

动乱的战争年代,到处遭破坏,莲花漏变得很稀罕、极少见到了。′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单凭 一张图,成年人也弄不清它的原理和构造。少年郭守敬得到这幅图后,认真 加以琢磨。他很快就弄懂了莲花漏的原理,并能讲得清清楚楚。聪明在于勤 奋。并不是郭守敬的天赋特别高,而是他具有善于思考,不畏困难,而且刻 苦钻研的顽强精神。他用竹篾仿照古图扎制浑天仪,并且运用它来进行实际 观测。正是在这一段少年时期,郭守敬勤奋学习并能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元朝统治的北方农业地区,掳掠破坏极为严重。由于遭到长期的战争破 坏,大片农田废弃,不少被圈作牧场。民族压迫深重,生产急剧下降。这就 不利于元朝贵族对一个比较先进的封建国家的统治。忽必烈在辖领北方之 初,曾网罗了一批汉族地主阶级中的上层知识分子,担任重要职务或当参谋。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刘秉忠,以及他所推荐的张文谦 (忽必烈任用他为王 府书记),还有许衡、姚枢、窦默等人。这些人从地主阶级的根本立场和长 远利益出发,根据历来封建统治阶级治理天下的一些基本政策,为忽必烈制 订了若干政治经济措施。′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

在金代,邢州本来人口繁盛,经济殷实,计有700多户,但是,经过战 争的破坏,农业极度衰退。而到贵由汗年间(1246—1284年),只剩下500 余户了。在这种情况下,张文谦向忽必烈建议:派良吏去治理居南北要冲的 邢州,以为其它地方示范。忽必烈同意了,设立邢州安抚司,由脱兀脱、张 耕任安抚使。刘肃任商榷使,张、刘等到任后,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如兴 办冶铁作坊,招集流散的百姓,进行恢复生产等工作。

农业生产与水利关系密切,张、刘二人也就从事一些水道的整治工作。 当时邢州城北有三条河流。南面一条最大的名潦水,靠城流经2、3里后,东 向流入蔡水。金元战争的混乱年代,河渠水道无人管理,河水破堤而出,四 散漫淹,城北低洼处一片沼泽,连冬天也不见干涸。北面有两道小河,近潦 水的叫达治泉,稍外一条名野孤泉。在漫流的泥沙堆积下,它们又一起淤塞 了。出邢州城北门原有三座石桥跨越三条河流,是城北道衢大路。中间达治 泉上那座古老的小石桥,战乱后倾没在大片沉积的泥沙中。30年过去了,连 踪影也见不到了。?齐^盛,晓?说~蛧\ *毋*错_内¨容_人们行经那里时,不得不提起衣裳涉水而过。后来有些好 心人在达治泉与野狐泉渡口处安上了几根木梁作桥,暂时应付一下,常架常 坏,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这时,张耕和刘肃便邀请年青的郭守敬到城北的现 场。年仅21岁的郭守敬,在察勘之后,按照水位、流量和灌溉需要等条件, 进行了治理设计工作。他规定了河道的位置,拟订了路线,确定了堤岸的尺 寸,核算了需要的工时等。并提出治理规划。疏浚工程开始,把三条河水导 向下游。在郭守敬指出应该设桥的地方,挖出了原来的小石桥。从此,潦水 依然沿旧河道由南桥下流去,不再泛滥。修整的新石桥与北桥分别引二泉东 去,汇合于柳公泉。北去燕京的大路上,过往的行人再也不用跋涉于泥淖之 中了。农田得到了灌溉之便,大大促进了当地生产的恢复。郭守敬规划的这 一项河道工程,只征调了400多人,干了40多天,就顺利完工了。办了这件 事,解决了30年来的老问题,对人民生活有很多好处。于是事迹在邢台市周 围传播开去,郭守敬的技能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二、修复唐来、汉延等河渠

在忽必烈那里当顾问的子聪和尚,颇得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1253年, 在忽必烈进兵大理,途经六盘山的时候,子聪又介绍了只有十九岁的王恂给 忽必烈。忽必烈对王恂大为赏识,派他做次子珍戬的伴读。与此同时,当年 在紫金山与郭守敬同学的一班人,差不多都相继担任官职。不过郭守敬暂时 还未进入仕途。他是个好学的人,这段时期,他潜心学术,积累知识,为以 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忽必烈总管漠南地区以来,曾两度驻在背靠沙漠的草原南缘,原金代桓 州的东部。蒙哥汗6年(1256年),忽必烈叫子聪在这一带踏勘地形,选定 滦河上游龙冈的南侧,即现在正蓝旗境内敦达浩特东约20公里的闪电河北岸 的一百零八庙营造宫室城廓,作为他的根椐地。3年后,正当这首府建成的 时候,蒙哥汗于9年(1259年)初秋攻打四川合川的战役中阵亡了。元军撤 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