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602章完结

第602章完结

《周易参同契》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炼制“还丹”,叙述得比较详细。~嗖-搜\晓¢税.枉* ,埂¨欣`醉*筷* 炼制这种“还丹”,要分为三变,第一变是把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的四周; 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就生成了铅汞剂。因为魏伯阳认为“火”也 参加反应,也是一种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的炭火微微加热,铅和 水银、炭火这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变化而生成铅汞剂。 第二变是随着火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 化三铅,反应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也叫黄芽。第三变是把第二变的产物 铅丹和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这种混合药料放进丹鼎中,密封合 缝,一定要让它不开裂,不泄气,然后加热。先文火后旺火,日夜察看,注 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到红色的产物就叫“还丹”。这种“还 丹”实际就是氧化汞。

魏伯阳在 《周易参同契》中认为,汞容易挥发,铅丹能与汞在高温下作 用,生成不易挥发的氧化汞,因而汞被铅丹“制服”住了。

魏伯阳还采用了并不恰当的类比方法,来阐述服食金丹后能使人长生不 老的原因。他认为,既然黄金是不朽的,还丹又能发生可以逆转的循环变化, 那么服食了黄金和还丹后,就能使人身不朽和返老还童。*珊¢叭/墈¢书,惘+ ′勉·沸/岳`独?在我们今人看来, 魏伯阳是把黄金和还丹的性质机械地移植到人体中来,企图达到长生的目 的,这种想法是天真的,而且是荒谬可笑的,但在当时有些人对这种说法是 深信不疑的。

魏伯阳在阐述炼丹术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时认为,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普 遍规律,炼丹的过程就像用黄檗 (树皮内裹深黄色)可以做黄染料,煮皮革 可以做胶,用曲蘖(ni8,酒母)可以做酒等等一样,是自然所为的,不是有 什么邪门伪道。他还把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炼丹术现象,认为万物的产生 和变化都是“五行错王,相据以生”,是阴阳相须,彼此交媾,使精气得以 舒发的结果。

除了阴阳五行学说,魏伯阳还提出了相类学说。所谓相类就是说阴阳相 对的两种反应物质必须同时属于同一种类,“同类”的物质才能“相变”,

“异类”物质之间则不能发生反应。认为事物的变化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他 这个相类学说是我们今天的化学亲合力观念的前身。

魏伯阳还认识到物质起作用时比例很重要,他还观察到胡粉 (碱式碳酸 铅)在高温下遇炭火可还原为铅等化学现象。^天,禧\小~税^枉/ _勉.费?悦\黩¢他还在 《周易参同契》中记述 了升华装置(丹鼎),把丹鼎看作一个阴阳变化、万物始终都在其中的缩小 的宇宙。

魏伯阳认为修丹和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易道和丹道可以相通,所以 他用 《周易》的道理来解释炼丹的道理,这使复杂的炼丹术变得更加神秘起 来,对后世炼丹家的哲学思维很有影响。魏伯阳主张采用铅汞作为炼丹的主 要原料,所炼得的丹药是氧化汞之类的毒药,限制了炼丹实验的范围,还导 致了服丹中毒,在实际上对炼丹术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东汉末年,还有个方士叫左慈,庐江(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字 元放,年轻时住在天柱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研习炼丹、补导之术,他 的弟子葛玄,字孝先,后世称为葛仙公,传说从左慈得《九丹金液仙经》, 修炼成仙,又称太极仙翁。葛玄就是葛洪的从祖父。葛玄又将他的炼丹术传 授给弟子郑隐 (字思远),郑隐就是葛洪的老师。

二、葛洪的青年时代

葛洪的祖父名葛系,曾经在三国时期的吴国为大鸿胪 (典乐官)。父亲 名叫葛悌,原来也在吴国做官。

公元280年三月,西晋的龙骧将军王浚(j*n)率水师到达吴国建业的石 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的清凉山),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吴亡,西晋统 一了中国。

葛悌在吴亡以后到西晋去做官,官至邵陵(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太守。

西晋统一中国以后,在十年之内,全国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但 是,好景不长,由于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为王,让他们统帅中央的兵马, 镇守要害之地;或者把他们调进京师,掌握大权。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 拉拢党羽,结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公元290年,晋武 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即位。历史上称为晋惠帝。惠帝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