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佛罗礼准备从事一项弗莱明不曾做过的实验。/珊¢叶/屋- ~免\沸_跃/毒/他想了解“盘尼 西林”是否可以经由注射,而挽救一只被严重感染的实验动物。
他知道在试管里,“盘尼西林”需要花费4小时以上,才可以杀死细菌; 而通过动物体内到达尿液,则只要2小时。对他来说,唯一要做的事,就是 试着由身体组织的功能,来降低因时间延迟所产生的障碍。
1940年5月25日星期6的早上,佛罗礼进行了一项将医学史带入一个 崭新纪元的行动。11点钟,佛罗礼将致命的链球菌,注射到8只小白鼠体内。
他将其中4只放入笼子里,另外2只各注射1剂“盘尼西林”,剩下的 2只则在10小时之后,再分别注入5剂少量的“盘尼西林”。
第二早上,4只没有注射“盘尼西林”的小白鼠全都死了,另外接受过 注射的小白鼠则都活了下来。他们又重复这项实验,又做了其他各种不同的 实验。他们从事这些无止境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讨“盘尼西林”在人体内 到底能或不能做哪些事?如何注射?多久注射一次?每次又要多少剂量?为 了进行实验,佛罗礼和一位名叫詹姆斯肯的助理日以继夜地工作。,兰?兰/闻/穴? ¨毋/错·内¢容?他们夜间 每3小时必须醒来给动物注射一次,并持续地观察、记录。他们这样周而复 始地工作了好几星期。
直到7月,他们才正式完成实验过程,并将结果发表于1946年8月24 日“刺胳针”医学期刊上。虽然这份报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许多人注意,然 而无疑地,它将成为新纪元来临之前的第一道曙光!尽管战争引起的死亡人 数已超过数百万,然而“盘尼西林”的发明却将解救无以数计的性命。
人类的体型是小白鼠3000倍大,对这些从事动物实验历时良久的牛津研 究群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治疗一个人,需要用的剂量为小白鼠的3000倍,然而大量的微菌却只能 提炼出一点点的“盘尼西林”。他们计算过,必须持续工作数个月,每个礼 拜制造出500升的微菌液,而这些剂量却只够医治五六个病人而已。^纨~夲*榊+戦, *追+醉/芯-章¨截\尽管如 此,这些剂量对于他们简陋的设备而言,已经是相当沉重的负担了。要怎样 才能制造出大量的“盘尼西林”呢?
除非他们先能证明“盘尼西林”对人体真的有效,否则是没有哪一家药 厂愿意出资来生产制造它的。然而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制药厂的协助,他 们又怎么会有大量的“盘尼西林”,用以做重要的人体试验呢?看来这“两 难”似乎已成为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了。
事到如今,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他们把威廉顿学院转变为一家小型 工厂。在一间教室里,6个“盘尼西林女孩”使用喷雾器,将微菌孢子分布 到培养器内。另一批容器则在形成微菌液后,调节到最适当的温度,继续繁 殖。另外又有7名科学家和10名助理负责日以继夜地提炼及纯化“盘尼西 林”,以便供应一大堆病人使用。
十四、来到牛津
当弗莱明得知牛津正在从事“盘尼西林”的实验工作时,是在阅读到他 们发表在“刺胳针”期刊上的动物实验之后。他马上动身去拜访他们。就在 9月2日的早上,他来到威廉顿学院。当他看到牛津研究群所做的一切有关
“盘尼西林”的努力以后,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他是多么高兴!弗莱明不改 性情,依然是话说得不多,但看得很多。佛罗礼带着他到处参观,解释每一 个细节,最后还送他一些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样品。
弗莱明回到伦敦以后,也赠佛罗礼一些能生产“盘尼西林”的青微菌培 养基,并热诚地祝福这群化学研究人员:“唯有你们,才能纯化出如此活跃 的成份,并将它合成一种灵药。这样一来,磺胺药将彻底被挤垮了!”
1941年年初,牛津的“工厂”总算生产出能够应用在人体的剂量。这时,
“盘尼西林”的药效已比当初应用在小白鼠身上的强了2倍还多。
1941年2月12日,他们从事治疗首位病人亚柏·亚历山大。他是位警 察,感染的是“玫瑰脓疮”。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了他的脸颊、头皮和双 眼。大量的磺胺药依然无法使他好转。直到注射了“盘尼西林”的24小时, 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然而亚柏·亚历山大的实验最终以悲剧告终。原 因是“盘尼西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地一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