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啊!办大事,不能光凭人情,得用这个!”
他捻着手指头做了个数钱的动作。
撒大斌还是摇头:
“我家沟里的,买电视没信号,看不了!”
“再说,这些普通家电我看不上!”
正说着,仓库的铁门“哗啦”一声落了下来。
一个营业员踩着板凳在里面喊:
“电视、洗衣机都卖空了!明儿早上八点再来排队!”
人堆里顿时一片骂娘声。
宋大川苦笑着摇头:
“得,想当个冤大头都没门路!”
“这市里买东西,比上山打围还难。”
撒大斌却笑了,摸出吉普车钥匙在手里掂了掂。
钥匙碰撞叮当作响。
“老宋,”他冲宋大川一扬下巴。
“急啥?真正的好家伙什儿,能摆这儿让老百姓抢破头?”
“走,带你开开眼,见识见识啥叫‘钱能通神’的地界儿!”
吉普车驶离文化宫广场,拐进一条柳树成荫的僻静街道。
撒大斌把车靠边停在一家门脸气派、挂着“侨汇特供”铜牌的商店侧巷阴影里。
俩人下车,往里走。
宋大川抻着脖子看着大理石廊柱下紧闭的玻璃门。
一人高的铁栅栏弯弯曲曲盘在门口。
栅栏前守着一个藏蓝制服、大盖帽的警卫,像戳在地上的桩子,腰板挺得倍儿首。
宋大川喉咙发干,小声嘀咕:
“乖乖,这地方咋跟银行金库似的?门缝里都透着一股资本主义的铜臭味儿!”
撒大斌抬腿就往里闯。
警卫手一抬,拦住去路:
“证明!介绍信?”
撒大斌眼皮都没眨,从兜里摸出一包没开封的红塔山,手腕一抖,那包烟就像长了眼睛似的,悄无声息地滑进了对方的上衣口袋。
他下巴同时朝玻璃门内一个穿着笔挺西装、正低头看手表的中年男人一努:
“同志,跟港城来的表叔一块儿来的,证件落宾馆了,就进去瞅两眼,马上出来。”
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儿天气不错。
79年以前,这种华侨商店是禁止国人进出的。
如今进入八零年代,管得松多了。
港台侨胞回乡探亲投资,带回来花花绿绿的外汇券,进出这里的国人面孔比洋人多了。
当然了,也有不少小青年弄来各种证明,打着各种旗号,进华侨商店开眼界的。
警卫也门儿清,也懒得真管,只要衣着齐整、借口过得去,明显不是小偷模样的人,多半睁只眼闭只眼。
警卫不着痕迹地摸了摸口袋的香烟,看着一身迷彩服的撒大斌。
露出“我信你的鬼”的表情,下巴却朝铁栏杆入口一扬:
“进去吧,别逗留太久。”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一股凉飕飕的冷气裹着皮革、巧克力和说不清的香料味儿,劈头盖脸砸了过来。
宋大川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眼珠子都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