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新少年包青天 > 第18章 地脉疑团

第18章 地脉疑团

玉石遇血即燃,形成一道火墙。主事趁机逃向城外,却被埋伏的差役团团围住。绝望之下,他竟将赤玉塞入口中,转眼间浑身燃起诡异的绿色火焰。

"磷火粉!"公孙策急撒药粉灭火,"他早就在体内种下了火种!"

垂死的主事突然大笑,指向北方:"已经...晚了...北疆的'地喉'已经..."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沉闷的轰鸣,整个开封城为之震动。包拯展开《疆域图》,手指停在北疆某处:"黑水城...那里有口千年不冻的古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日后,快马送来北疆急报:黑水城突发地陷,半座城池沉入地下。生还者称,陷落前听到地下传来诡异的乐声。

包拯立即调阅工部档案:"黑水城古井...是太宗年间南诏降将监造的!"

公孙策对比两地线索:"同样的构造,同样的材质...这是一套连环机关!"

展昭检查主事遗留的物品:"他身上有张当票...汴河当铺!"

当铺暗格中,找出一卷南诏皮纸,上面绘制着七处"地喉"的位置:开封、黑水城、大理...最后一处被血渍模糊,只能隐约辨认出"海"字。

"七大古地喉..."包拯面色凝重,"他们是要..."

"引动整个中原的地脉!"公孙策声音发颤,"必须尽快找到控制这些地喉的方法!"

包拯沉思良久,突然想起什么:"去查当年监造黑水城古井的南诏降将后裔!"

档案库内,尘封的名册记载着一个关键信息:那位降将有个儿子被太宗赐姓为"钟",现任工部水司郎中!

钟郎中府上早已人去楼空,只在书房暗格中找到半本《地脉志》,扉页上题着"声动山河"四字。公孙策检查墨迹:"是新近写的...他在记录地脉震动的频率!"

展昭从床下拖出一个铁箱,里面整齐摆放着七个铜制模型,正是七大古井的微缩版。每个模型底部都刻着不同的南诏音符。

包拯将模型放在《疆域图》对应位置,七个音符连起来,竟是一段诡异的旋律:"《地龙吟》...南诏传说中的灭国禁曲!"

"报!"王朝狂奔而入,"大理急报!洱海突然沸腾,城中古井喷出赤水!"

包拯立即下令:"备马!去大理!"

临行前夜,包拯独自在书房研究《地脉志》。突然,烛火摇曳,一片柳叶飘落案头。包拯抬头,窗外空无一人,唯有叶面上用针孔刺出四个字:

"海眼为匙。"

大理城中,热气蒸腾。洱海水面翻滚如煮,城中百姓惊恐万分。包拯站在喷涌赤水的古井旁,手中的海心玉滚烫如烙铁。

"不对..."公孙策检测水质,"这不是岩浆...是某种矿物溶解后的产物!"

展昭从井壁刮下些许红色结晶:"与赤焰岛的音石同源!"

包拯凝视着沸腾的洱海:"钟郎中一定藏在附近...找找有没有观测点!"

洱海西岸的悬崖上,一个岩洞入口被巧妙地伪装成石壁。洞内,钟郎中正在调试一个复杂的铜制仪器,七根铜管分别指向不同方向。见三人闯入,他不慌不忙地按下机关:

"晚了...七大古井已共鸣,接下来..."

地面突然剧烈震动,岩壁裂开缝隙。包拯一个箭步上前,将海心玉按在铜仪中央。玉石迸发出刺目光芒,仪器上的铜管一根接一根爆裂。

"不可能!"钟郎中面目扭曲,"海心玉怎会..."

包拯亮出镇地铃的微型模型:"因为这不是普通的海心玉...是镇地铃的铃舌!"

钟郎中狂吼着扑来,却被展昭一剑穿胸。垂死之际,他竟狞笑着指向洱海:"已经...开始了..."

海面突然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隐约可见深处有赤红的光芒闪动。包拯将铃舌模型抛向漩涡,玉石与红光相撞,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当一切平息时,洱海已恢复平静。包拯望着湛蓝的水面,轻声道:"还有一个'海眼'...那才是真正的关键。"

远处,一只白鸽掠过水面,爪下抓着一片赤红的玉屑,飞向北方更寒冷的疆域。(本章完)

喜欢新少年包青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