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四合院:截胡系统开局躺赢 > 第239章 零花钱

第239章 零花钱

抽调,随农业部的人下乡调研。

原因是公社的大锅饭难以为继,上级正考虑取消公共食堂,改为按劳分配粮食,若收成好,则会留存部分粮食作为储备,以防未来灾荒。

"李组长,咱们是直接去公社吃饭,还是中途找家餐馆?"

中巴车上,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低声请示,毕竟方主任点名让李建设当组长,这事儿没处诉苦。

"直接去公社吧,我们是调研,需要掌握真实情况。"

李建设主动揽下任务,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一条出路,万一高考失利,还能通过农业部的推荐名额保送大学。

今年不设保送,因他之前仅初中学历,不符合条件。

但明年可提前参加会考,获取高中 ** ,那就符合资格了。

今日目的地是房山,紧邻丰台,现称周口店,但因原名房山,故沿用旧称。

"师傅,直接开到良乡公社。"

戴军喊了一声,一行人共十几位,小车不便,租了辆中巴。

全程四十多公里,清晨便出发。

看似遥远,实则是后世南六环边缘地带。

这是李建设精心挑选的地点,隶属良乡公社,正是韩春明日后下乡插队之处。

看看,下乡其实挺好,从城区搬到郊区,条件并不算差,如今不少人通勤距离可能更长。

下乡插队有优劣之分,有些直接回村里,住在自家。

有些从镇上去村里,有自行车的话,回家吃饭、成家立业都不受影响。

但许多人下乡,单是乘车就得花好几天时间,更别说像北大荒那样的地方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建设这次730顺便考察,关响注定要下乡插队,要是秦淮茹再生第三胎,朝阳估计也难逃下乡的命运。

不如提前规划,在山水秀丽、资源丰富的地方选一处,闲时还能回家小住几日。

这样想儿子的时候,也能随时去看望。

“王大姐,我先休息会儿,到了喊我。”

“好嘞,您睡吧。”

车上还有几个熟人,方便处理事情。

等李建设醒来,已经到了目的地,因为起得太早,回去的路上再好好欣赏风景。

中巴停在一个大院子内,这里像个四合院,但规模极大。

有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开阔场地,四周建有公共食堂、幼儿园、办公楼和宿舍楼。

许大茂下乡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的环境,吃住都有保障。

“欢迎各位领导前来视察!”

公社干部迎接,把众人带到旁边的公共食堂。

李建设好奇地进去,看见墙上的标语写着“努力搞生产,吃饭不花钱”,时代气息浓厚。

这里没有包间,只有大食堂里的长桌。

大家迅速坐下后,有人端来一盆盆菜肴,难得见到一盘豆腐和一盘黄瓜,就没有别的了。

主食是灰面馍馍和红薯,京城称红薯为白薯。

“领导,请哪位帮忙结一下粮票和饭钱。”

一个小青年有些腼腆地问道。

“杨广安,你怎么没点眼力?领导用餐怎会缺这点粮票。”

负责接待的干部责备道,明知你着急,为何不稍后再问?

李建设笑着说道:“应该付的,王大姐,您帮算一下。”

下乡调研不能白吃白喝,即便是招待用餐,粮票也是要给的。

"年轻人,你叫杨广安,是做什么工作的?"

李建设一边随意接过一个灰面馍馍,那是旁边的吴大姐递给他的。

做基层工作,少不了和大妈们打交道,他特意挑了几位大妈跟着,这样一来,一路上的饮食就有了保障。

"报告领导,我是食堂管理员,主要负责粮食的分配。"

杨广安十六岁开始工作,今年才十八岁,正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很好,一会儿跟我一起,我需要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李建设咬了一口灰面馍馍,这味道像是吃全麦面包一样,这是没有去除麸皮的小麦磨成粉制作而成的。

麦麸是小麦的外皮,城里的白面在加工时会去掉这部分。

保留麦麸做的馍馍是灰色的,也算是不错的食物,比玉米面还好。

很快吃完了一顿饭,接着有人来收拾桌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