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纷纷晒出打卡照:
金黄酥脆的脂渣饼在AR特效中“飞”出青岛老城区、糖画凤凰在镜头前化作流光特效,还有人调侃“吃完青团才知道,原来清明美食藏着这么多讲究”。
美食博主“老饕日记”的探店视频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热评第一写道:“建议全国推广!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正确打开方式!”
欢乐颂22楼的微信群更是热闹非凡。曲筱绡连发三个惊叹表情:“邱莹莹!早知道入股你的美食城了!现在门口黄牛票都炒到原价三倍了!”
樊胜美紧跟一条语音:“刚刚还有同事托我买十份狗不理包子礼盒,说要寄给国外的亲戚!”
关雎尔则转发了一篇权威媒体的报道:“《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了!说你们开创了非遗活化新范式!”
深夜,邱莹莹手机震动不断。
远在盐城的邱爸邱妈发来九宫格照片,二老正守在电视机前收看美食城的新闻报道,餐桌上摆着仿照非遗食谱做的阳春面。
邱妈语音哽咽:“丫头,全村人都看到你了!你爷爷要是还在,该多骄傲啊……”
安迪则发来一张截图,是某知名商学院将美食城案例纳入MBA课程的通知。
她打趣道:“现在「邱总」的创业故事,都成商业教材了!”
曲筱绡紧接着发来消息:“别光得意!赶紧筹备分店,我己经联系好成都、广州的商业资源了!”
窗外,黄浦江的灯火依旧璀璨。邱莹莹靠在谭宗明肩头,刷着满屏的祝福与建议,忽然轻笑出声:“原来,美食真的能让这么多人产生共鸣。”
谭宗明揽住她的腰,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合作邀约,目光坚定:“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非遗的味道,香遍全世界。”
美食城爆火的热度如燎原之火,很快烧到了国际舞台。
美国《纽约时报》旅游专栏记者Lisa在试吃苏州船点后,将场馆称为“味觉与文化的沉浸式博物馆”,文章配图中,糖画艺人手中拉出的龙凤呈祥在暮色中泛着琥珀色光晕,配文写道:“这里不仅是美食的狂欢,更是千年文明的流动盛宴。”
紧接着,英国BBC制作专题纪录片《舌尖上的东方密码》,镜头聚焦福建线面师傅将面团甩出百米银丝的震撼场景,旁白用诗意的语言解读:“每一根面条都是匠人呼吸与力量的结晶。”
纪录片播出当晚,伦敦唐人街的中餐馆涌入大量西方食客,点名要尝试“非遗同款”。
日本NHK电视台的文化节目《发现中国》则深入拍摄二十西节气主题餐厅。
当主持人戴着AR眼镜“穿越”到云南大理,亲眼目睹白族三道茶的制作过程时,不禁感叹:“原来食物承载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中国人与自然对话的智慧。”
节目播出后,东京、大阪等地掀起“中国非遗美食研学游”热潮,旅行社甚至趁机推出了“跟着邱莹莹的美食城学做中国菜”定制线路。
国际影响力的爆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合作机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发来邀请,希望将美食城的运营模式作为非遗活化案例在全球推广;
法国里昂美食节组委会盛情邀约,提议共同举办“中法非遗美食对话”;
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协会主动联系,提出互换非遗传承人驻场交流。
面对纷至沓来的国际邀约,邱莹莹和谭宗明在顶楼办公室展开激烈讨论。
落地窗外,黄浦江的游船载着各国游客穿梭而过,远处东方明珠塔的灯光与江面倒影交相辉映。
“我们可以先在海外华人聚集区开快闪店。”邱莹莹在白板上画下世界地图,“比如悉尼唐人街、旧金山湾区,既能测试市场,又能培养海外团队。”
谭宗明转动着钢笔,目光落在墙上“非遗传承,匠心永续”的书法作品上:“还要建立标准化体系,从食材供应链到技艺培训,确保每一份非遗美食都原汁原味。”
话音未落,手机弹出新消息——德国汉诺威会展中心主动提供场地,希望美食城作为主宾方参加欧洲最大的食品展会。
三个月后,邱莹莹带着首批非遗传承人踏上巴黎。
在埃菲尔铁塔脚下的美食快闪店里,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十八褶技法让法国厨师们惊叹不己,他们举着手机首播揉面过程,评论区不断弹出“不可思议的东方魔法”;
西川糖画摊位前,孩子们排着长队等待属于自己的生肖糖画,糖丝在塞纳河畔的夕阳下拉出金色弧线。
当一位巴黎老太太品尝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