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对邱莹莹竖起大拇指。
外婆戴着老花镜织毛衣,毛线球在脚边滚来滚去,谭宗明路过时总会轻轻踢回去,惹得老人笑得首抹眼泪。
深夜,邱莹莹和谭宗明躺在阁楼的床上。窗外飘起细碎的雪花,落在青瓦上沙沙作响。“今天开心吗?”谭宗明将她搂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
邱莹莹嗯了一声,听着他有力的心跳:“我爸妈和外婆都很喜欢你。”
“我也喜欢这里。”谭宗明的声音带着困意,“喜欢看你小时候的奖状,喜欢吃叔叔炸的油条,喜欢陪外婆纳鞋底......”他的话越来越轻,邱莹莹却听得清楚。
原来幸福真的很简单,不过是烟火人间里,有个愿意陪你细数岁月的人。
元旦假期的第三天清晨,薄雾还未散尽。谭宗明早早起了床,将提前联系好的市立医院专家号、体检项目单仔细整理好,又把保温杯里的热水换成温热的红枣茶。
邱莹莹下楼时,看见他正蹲在玄关处,将外婆的棉鞋里垫上崭新的羊毛鞋垫。
“再睡会儿?”谭宗明抬头时,目光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我和叔叔先把车预热好,等外婆吃完早饭,咱们就出发。”邱莹莹点点头,心里泛起暖意——他连这些细枝末节都考虑周全。
饭桌上,邱妈妈往谭宗明碗里夹了个茶叶蛋:“小谭,今天辛苦你跑前跑后了。”
谭宗明连忙摆手:“阿姨,这都是我该做的。”他转头看向正在喝米粥的外婆,“外婆,等检查完,我带您去吃蟹黄汤包,听说那家店的皮儿薄得能透光。”外婆笑得露出没牙的嘴,连连应好。
市立医院的走廊里,谭宗明推着轮椅上的外婆穿梭在各个科室之间。
他提前联系了医院的VIP通道,却还是亲自排队取号、拿检查单。
在做心电图时,外婆有些紧张,谭宗明就握着她布满皱纹的手,轻声说笑话逗她开心。邱莹莹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眶微微发热——这个男人,早己把她的家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等待检查结果时,外婆靠在轮椅上打盹。谭宗明脱下西装外套轻轻盖在她身上,又去自动贩卖机买了杯温热的牛奶。
“宗明,歇会儿吧。”邱莹莹心疼地说。他却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的儿童游乐区:“你看,那边有小朋友在玩积木,等外婆醒了,带她去凑凑热闹?”
下午三点,检查报告终于出来。专家看着各项指标,笑着说:“老人家身体底子不错,就是年纪大了,有些器官功能退化,平时注意饮食和作息就好。”
邱莹莹和父母长舒一口气,转头却看见谭宗明正认真地记录医生的叮嘱,连“冬季泡脚水温不宜超过40度。”这样的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回家的路上,外婆精神好了许多,望着车窗外的街景首念叨:“盐城变化真大啊。"谭宗明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外婆,等开春了,我带您去坐观光游船,沿着串场河好好转转。”外婆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
当晚,邱家院子里支起了煤炉。邱爸爸烤着红薯,邱妈妈炒着瓜子,谭宗明则陪着外婆坐在藤椅上,听她讲邱莹莹小时候的趣事。“这丫头啊,”外婆指着邱莹莹,眼里满是笑意,“有次偷穿我的高跟鞋,摔得膝盖都破了,还嘴硬说自己在学跳舞。”
谭宗明听得哈哈大笑,转头看向邱莹莹时,目光里尽是宠溺。
他悄悄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串红绳手链,上面坠着枚小巧的平安符:“外婆,这是我让人开过光的,您戴着保平安。”外婆颤抖着双手接过,嘴里不停念叨:“好孩子,太破费了......”
夜深了,谭宗明帮邱爸爸把煤炉搬进厨房。老人递给他一支烟,两人站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星星。
“小谭,”邱爸爸吸了口烟,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这么用心对莹莹,还有我们一家人。”谭宗明也点起烟,火光在寒夜里明明灭灭:“叔叔,您和阿姨把莹莹养得这么好,该说谢谢的是我。”
回到阁楼,邱莹莹正翻看着旧相册。
谭宗明挨着她坐下,手指划过照片里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你小时候真可爱。”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医生的叮嘱和饮食建议。“我让营养师做了份食谱,”他说,“明天开始,咱们监督外婆按时吃饭。”
邱莹莹靠在他肩头,听着楼下传来的轻微鼾声。窗外的月光洒在他侧脸,勾勒出温柔的轮廓。她突然觉得,幸福或许就是这样——有人愿意陪你走过平凡的日子,愿意为你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