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试卷上只回答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题目,而且都是模棱两可的内容。
看到贾东旭灰心丧气的样子,易中海安慰道:"别担心,理论题只是一部分,关键还是实操。咱们车间的老师傅,谁不是动手的好手?"
实操测试正式开始了,工人们被分成十人一组,每组分到一张复杂的图纸和相应的毛坯材料。
"这次测试有些特别,"李铭站在前方宣布,声音清晰而有力,
"每组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但关键是——这个零件必须由你们十个人分工完成,每人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最后组装成型。"
这个要求让现场顿时嘈杂起来。工人们面面相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
易中海所在的小组里,除了他和刘海中这样的老师傅,还有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工人。
图纸展开在桌上,是一个有着复杂内腔结构的零件,公差要求极其严格,只有±0.02毫米的误差空间。
"这怎么分工啊?"刘海中皱着眉头问,"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
易中海也一脸困惑:"按理说,这种精密零件应该由一个人从头做到尾才对。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怎么保证衔接得上?"
"我有个想法,"一个年轻工人大胆地说道,"咱们可以按照加工顺序分工:第一步车外形、第二步钻孔、第三步铣内槽……"
"小伙子,你懂什么?"易中海打断了他的话,"这么精密的零件,每一步都会影响下一步。如果第一步尺寸有偏差,后面全完了。应该让经验最丰富的人——也就是我,来做关键的几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