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眉头紧蹙,道:“孤雏,你这言语,岂不是咒姐夫么!”
常孤雏旋即沉下脸,道:“何须多问,你牢记于心便是。^1^5~1/t/x/t`.~c?o^m+”
蓝玉咂了咂嘴,道:“好吧,我记住了。还有其他事否?”
常孤雏摆摆手,道:“没了,舅舅且先去歇息。”
蓝玉退下后,常孤雏展开舆图端详起来。
今纳哈出离境,统领元顺帝汇聚之十余万兵马,如此,自己也须给纳哈出制造些事端,以减北平所承压力。
常孤雏令刘三往叶旺、马云处递信,嘱马云协同刘益进犯纳哈出,又令叶旺着手筹备推进之事。
与此同时,常孤雏上表朱元璋,奏明辽东己然现战机,称此乃机不可失之时!
应天府,朝堂之上,朱元璋面朝着群臣,不禁开怀大笑。
但见朝堂之中置一棺椁,棺内所躺之人,正是素有元末第一猛将之称的张定边!
朱元璋朗声道:“汝等且看,这张定边竟被咱辽东都指挥使斩杀!哈哈哈!”
诸臣纷纷齐声恭贺,先是盛赞朱元璋圣明睿智,谋略高远,方有此等赫赫战功;
继而夸赞常孤雏年少英武,智勇双全,实乃国之栋梁,能于辽东建此奇功,皆赖陛下识人善任。_s?j·k~s*a/p,p~.?c*o?m-
李善长出班奏道:“陛下,北伐忽传急报,言元顺帝聚十几万兵马反攻北平,徐大帅己遣常遇春回援。
陛下,是否再调周边兵马前往驰援?”
刘伯温乃问李善长曰:“李相国,可知北元此次系何人统兵?”
李善长答曰:“乃纳哈出。”
刘伯温闻之,思忖片晌,道:“既如此,倒无需增派冗兵,且辽东一路亦可有所行动。”
朱元璋向刘伯温发问:“刘伯温,此是何故?且细细道来。”
刘伯温奏道:“陛下,今纳哈出率军反攻北平,辽东之地,失其主持,留守之北元诸将,绝非常将军敌手。
加之刘益归降,若常将军联合刘益袭扰纳哈出,必使其焦心。
纳哈出虽应元顺帝诏令,率十几万兵马攻北平,然其最系念者,仍是自家地盘。
一旦辽东有变,其反攻北平,必不会倾力而为,甚或折返辽东。
若常将军于辽东进展顺遂,则北平之危自解,常遇春大帅亦可省力不少。”
朝中群臣闻之,皆觉有理。
胡惟庸出班启奏道:“陛下,话虽如此,然刘益归降之事,尚未公然昭示。!2,y,u,e¨d\u..-c.o?m!
且刘益能否全力辅佐常孤雏将军,犹未可知。
此时令常孤雏将军对纳哈出用兵,恐有不妥。
再者,辽东地处苦寒,军资粮草能否充裕,以支此役,亦为可虑之事。”
此时,户部尚书吕昶亦出班奏曰:“陛下,依刘中丞所言,此次确为难得战机。
然事起仓促,若欲调集粮草运往辽东,恐难及时筹措。”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以指轻叩龙椅,开口问道:“若从山东沿线调拨粮草,可行否?”
于这千载难逢之机,朱元璋实不愿错失。
若此番既能一举擒获纳哈出,又可保全北平,非但北伐大业可获建树,且整个辽东皆可并入大明版图。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李善长进言:“陛下,山东之地收复未久,民生凋敝,犹未复元。
除非山东豪绅甘愿出粮以助辽东,否则欲为常孤雏将军筹措粮草,恐非易事。”
朱元璋闻之,面露忧色,然念及借此观山东士绅豪族之态亦无不可。
遂道:“传谕山东布政使陈园,令其与山东士绅豪族商议,为辽东战场供粮之事。
若诸士绅豪族愿襄助,要日后必还其粮草,甚或有所厚偿。
若其不愿,亦罢了,咱恐只能错失此战机。”
朱元璋此言既出,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众人皆知,虽说圣上言明山东士绅豪族即便不借粮亦无妨,然皆心照不宣,若此番山东士族吝于出粮,日后其在山东的境遇,恐不容乐观。
待朱元璋诏令传至山东布政使司府衙,陈园面色略显凝重。
奈何皇命难违,陈园也只得遣人去通传山东的各大士绅豪族,邀其前来布政使司府衙议事。
待山东各大士绅豪族齐聚布政使司府衙,独曲阜孔家未到。
从前,陈园对孔家礼遇有加,毕竟其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