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跑着回家,取来了润滑油。
加上润滑油后,打麦机的异响果然消失了,又重新恢复了正常运转。
看到这一幕,李志明和老支书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好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
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在天空,如同一个大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气温也升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热气笼罩着。
老支书得知午饭已经煮好,立刻安排村民们回去吃饭:“大家都先回去吃饭,不吃饱饭,下午哪有力气干活啊!”
老支书的心始终紧紧系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他心里明白,收割的活儿那叫一个辛苦,要是吃不好,哪能有力气去干这繁重的农活呢?他特意吩咐手下人,把村里留存的腊肉腊鱼逐一分发给大伙。
村民们接过这份心意,心里头暖烘烘的,仿佛有一股热流在身体里涌动,干活的劲儿也愈发足了。
可这天气啊,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午后时分,原本还是晴空万里,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大地上,那金黄的麦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麦穗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然而,转眼间,天边便涌起了大片大片的乌云,如同黑色的巨浪一般,迅速地朝着村庄这边翻滚而来。
刹那间,天就暗了下来,仿佛夜幕提前降临。
狂风呼啸而起,裹挟着滚滚热浪,呼呼地肆虐着。
田野里的麦穗被吹得七零八落,东倒西歪,好似一群在狂风中无助挣扎的孩童,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不安。
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从天空中砸了下来,打在人身上,生疼生疼的,就像是被无数颗小石子击中一般。
这些雨点狠狠地砸在还未收割的小麦上,麦穗在风雨中颤抖着,似乎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负责后勤的妇女们一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她们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着,让还在田里干活的村民们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一边手忙脚乱地将提前准备好的雨具往外面搬。
赵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摞蓑衣,脚步匆匆地往田里跑去。
田间的道路本就泥泞不堪,再加上这狂风暴雨,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好几次都差点摔倒在地。
可她心里头只想着尽快把雨具送到村民们的手里,让他们能有个遮挡,哪还顾得上自己的安危。
老支书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狂风暴雨,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场雨如果再这么肆无忌惮地下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些尚未收割的小麦,很可能会大片大片地倒伏,一旦倒伏,收割起来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而且,麦粒一旦受潮,不仅质量会大打折扣,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这可关乎着全村人一年的口粮啊,怎能不让人心急如焚呢?
田里的村民们此刻哪还顾得上雨水的冲刷和浑身的疲惫,他们一个个都低着头,弯着腰,拼命地挥动着手中的镰刀。
在那狂风暴雨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
他们都想在雨势进一步加大之前,尽可能多地收割一些小麦,多一份收获,就多一份保障。
然而,这风雨实在是太过猛烈,田野里的泥土变得异常湿滑,每走一步都像是在和黏稠的泥浆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
手中的镰刀也被雨水打得湿漉漉的,还沾满了厚厚的一层泥浆,挥动起来格外沉重,仿佛有千斤之重。
一些麦穗被狂风无情地折断,散落在泥地里,村民们看着这一幕,心疼得直叹气,可他们依然咬着牙,在风雨中顽强地坚持着。
后勤的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在大饭堂里忙碌地支起了一口口大锅,把事先泡好的绿豆一股脑儿地倒进锅里,然后加足了水,放在熊熊燃烧的火上煮着。
“这绿豆汤可得好好煮一会儿,一定要煮得烂烂的才行。
”赵婶一边不停地搅拌着锅里的绿豆,一边念叨着,“大伙儿在日头底下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就盼着这点绿豆汤来解暑呢。
”为了让绿豆汤能更快地凉下来,她们把煮好的汤小心翼翼地倒在大盆里,然后放进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中浸泡着。
过了一会儿,雨势稍微小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