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天台芎隐》下卷

《天台芎隐》下卷

下卷

第五回 蜀客辨优劣 性殊用各彰

惊蛰刚过,天台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_k?a.n?s_h`u,p¨u\.*c~o·m¨此人自称姓秦,是蜀地有名的药商,背着个沉甸甸的药箱,一路打听着找到国清寺。见到智广和尚时,他从箱底取出个锦盒,里面盛着几枚褐红色的块根,形如雀脑,辛香之气隔着丈远都能闻见——正是蜀地川芎。

\"久闻天台山有芎类灵草,特来一辨。\"秦掌柜将川芎放在石桌上,又让阿桂取来台芎,\"世人都说''川产为上'',某却不信,天地生万物,各有其宜,怎会有绝对优劣?\"智广和尚便取来两只白瓷碗,各放等量台芎与川芎,用山泉水同煮。初沸时,川芎那碗已香气冲鼻,汤色泛红;台芎那碗则香气温润,汤色淡黄。再沸时,川芎的辛味里透出几分燥烈,台芎的辛香中却裹着一丝回甘。

秦掌柜舀了半勺川芎汤,只觉一股热气直冲天灵盖,浑身毛孔都炸开了;再尝台芎汤,暖意却如溪流般缓缓漫过四肢,在丹田处轻轻打转。\"果然不同!\"他抚掌道,\"川芎如蜀地辣子,一口便让人冒汗;台芎似天台云雾茶,温吞里藏着后劲。\"正说着,寺外传来哭喊声,一个樵夫被毒蛇咬伤,小腿肿得像紫茄子,疼得牙关打颤。

智广和尚看了伤口,说:\"蛇毒属阴寒,需辛温之药破其滞。\"秦掌柜忙取川芎要捣烂敷上,阿桂却拦住:\"他伤在下肢,气血本就易滞,川芎性烈,恐伤皮肉。\"智广和尚点头,取了台芎,配伍雄黄、五灵脂,捣成泥状敷在伤口,又让小沙弥煎了台芎汤让樵夫喝下。半个时辰后,樵夫说腿不那么胀了,伤口处渗出些黑血。秦掌柜叹道:\"我今日才懂,''逊于川产''说的是力道,却不是用处。若论温通缓行,台芎自有其妙。\"

这事过后,秦掌柜带了些台芎回蜀地。据说后来他遇到个产妇,产后血虚头痛,用川芎则头晕更甚,换了台芎配伍当归,三剂便愈。\e^x?i·a?o`s,.-c-o!m?他在药铺的《验方记》里写道:\"台芎辛温而润,行血不伤血,似妇人之巧,善解瘀而护正,此其与川芎''相异''而''相须''之处也。\"这笔记后来辗转传入中原,成了台芎最早见于异地文献的记载。

第六回 六气酿时疫 群药共扶阳

庚子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才入小暑,天台山就像被装进了蒸笼。赤日炎炎连烤了半月,草木都蔫了头,石梁飞瀑的水势也瘦了三成——这是\"火运太过\"的年景,又逢\"少阳相火\"司天,天地间燥火之气弥漫,山民们渐渐染上了怪病:先是口干舌燥,接着咽喉肿痛,到后来竟咳得痰中带血,连国清寺的几个老僧都未能幸免。

智广和尚翻遍了寺里的医书,也找不出对症的古方。夜里他坐在台芎丛旁沉思,忽闻草间有细碎声响,原是那株 oldest 的台芎在说话(它已修得半开天眼,能吐人言):\"今夏火燥相搏,伤了肺金,光用清热药不行,得用辛温之品通肺气,再佐润燥之物。\"智广和尚顿悟:\"你性辛温,能行肺气;味微苦,能润燥火,正是对症之药!\"

他当即开了方子:台芎三钱(取其辛散),麦冬五钱(取其甘润),知母三钱(取其苦寒),再加少许生甘草调和诸药。阿桂带着村民采药煎药,可头两剂下去,效果并不明显。台芎夜里托梦给智广和尚:\"火燥入血分了,得加些凉血的。\"和尚醒后,在方子里加了丹皮,果然,再喝药的人咳血渐止,咽喉也舒爽了。

有个孩童病情最重,高烧不退,抽搐不止。智广和尚诊脉后说:\"这是热极生风,台芎虽能行气,却恐力不足。\"正犹豫时,阿桂想起秦掌柜说的\"相须\"之理,提议:\"不如少加些川芎,借其烈势引台芎入肝经?\"和尚便取川芎一钱、台芎三钱,配伍钩藤、菊花,那孩童喝了药,不到一个时辰便汗出热退,不再抽搐。

这场时疫持续了月余,台芎与其他草药配伍,救了不少性命。~g,g.d!b`o`o`k\.¢n*e_t^事后智广和尚在药圃旁立了块石碑,刻着\"六气无常,药无定法,随证而变,方为医道\"——这正是五运六气的精髓:天地之气变化无常,药物的运用也需随之调整,台芎的温辛与川芎的燥烈,在不同的时疫中各显其能,恰如阴阳消长,互为补充。

第七回 滥采伤地脉 戒规护灵苗

台芎能治时疫的消息传开后,四面八方的采药人都涌到天台山。起初只是挖些成年的块根,后来竟连刚发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