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芎藭穹窿记》(上卷)

《芎藭穹窿记》(上卷)

说过,挖药要带宿土,不伤其根,才能活。这株草的根茎穹窿处,还沾着岩缝里的碎石,像戴着一顶石帽,更显奇特。阿穹将它放进藤篮,用苔藓盖住,转身往山下走,风依旧烈,但她觉得脚步轻快了许多,那辛香仿佛跟着她,在风中开出一条路。

回到峪中,巫祝见她挎着藤篮,又惊又气:“西坡风大,你不要命了?”阿穹掀开苔藓,露出那株穹窿草:“阿爷,你看这草,说不定能治弟弟的头风!”巫祝盯着根茎的穹窿形态,又闻了闻那辛香,忽然沉默了——他想起祖父说的“穹窿草”传说,只是从未亲眼见过。

第三回 初煎穹草试头风 辛温透脑见真功

阿穹将穹窿草洗净,根茎、茎叶分开,根茎切成薄片,果然断面黄白,密布着细小的油点,像藏着无数粒辛香的种子;叶片撕碎,辛香满屋都是,连角落里的蛛网都仿佛被这香气冲散了些。

她取来陶罐,添上风峪的泉水——祖父说,本地的病,得用本地的水来煎药。水沸后,先放根茎,文火慢煨,待药香渐浓,再加入叶片,盖上罐盖。不多时,罐嘴冒出的热气带着辛香,像一条游丝,往人的头顶钻。

巫祝的幼子还在哭喊,小脸通红,手脚冰凉,额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阿穹舀出半碗药汤,汤色浅黄,表面浮着一层油光,那是穹窿草的精魂。她吹凉了,用小勺喂给弟弟:“阿弟乖,喝了就不疼了。”

药汤入口,幼子“哇”地哭出声,大概是被辛味刺激到了,但阿穹没停,继续慢慢喂。药汤入喉,那股辛香先在喉咙里打了个转,随即化作一股暖流,顺着脖颈往上涌,直冲天灵盖。幼子的哭声忽然停了,小手不再抓头,反而揉了揉眉心,小嘴嘟囔着:“不……不疼了……”

巫祝凑过去,摸儿子的额头,滚烫感竟退了些;看他眼神,也不似刚才那般涣散了。“真……真管用?”他声音发颤。阿穹又喂了半碗,不到一个时辰,幼子竟沉沉睡去,脸上的潮红渐渐褪去,呼吸也平稳了。

第二天清晨,幼子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摸头,笑着说:“阿姐,头不疼了!”他蹦下床,跑到门口,迎着风张开双臂,再也不是昨天那个蜷缩哭喊的模样。巫祝看着儿子,又看了看陶罐里剩下的药渣,忽然对着西坡的方向深深一拜:“是天地赐药啊!”

消息很快传遍风峪,那些被头风折磨的族人纷纷来找阿穹。有位老猎手,头风犯了三年,每逢风起就卧床,试过防风、白芷,只能暂缓,却断不了根。阿穹按同样的法子给他煎药,他喝了一碗,便说:“这药跟别的不一样,它能钻到骨头缝里,把那股子风往外赶!”连喝三日,老猎手竟能跟着族人上山砍柴了,只是头上还裹着布条——阿穹说,风天得护着头,让药气在里面慢慢扎根。

阿穹渐渐摸出些门道:头痛在巅顶、遇风加重的,多放根茎,因其性沉,能透到头顶深处;头痛在两侧、伴目眩的,多加叶片,因其性轻,能走少阳经;若头痛伴恶寒,加几片生姜,助穹窿草散寒;若伴心烦,加几朵野菊花,制其辛温之燥。

有位族人问:“这草无名无姓,总不能一直叫‘穹窿草’吧?”阿穹望着西坡的方向,那里的风还在吹,那株草的根茎像穹顶,又专治头风,便说:“就叫它‘芎’吧,上能治头,下有穹形。”巫祝点头:“好,就叫芎草。”他哪里知道,这随口的名字,竟与千年后《本草纲目》的“芎”字暗合。

第四回 风峪口传验百草 芎性初显合古经

芎草能治头风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周边的山谷。有位从远方来的游方医者,听闻此事,特意来到风峪,想看看这“芎草”究竟是何神物。

医者见了芎草的穹窿根茎,闻了那辛香,又听了阿穹的用法,沉吟道:“此草味辛,性温,能祛风止痛,上行头目,与古籍记载的‘芎藭’颇为相似。只是《神农本草经》说芎藭‘主中风入脑头痛’,我原以为是后人附会,今日见了,才知古人不欺我。”

阿穹听不懂“古籍”,只问:“先生说的芎藭,也长这样?也能治头风?”医者笑道:“形态或有不同,但其性相通。书上说它‘辛温’,你看这芎草,辛香浓烈,煎汤喝着暖身,不是‘辛温’是什么?书上说它‘入脑’,你用它治头风,药气能冲天灵盖,不是‘入脑’是什么?可见草木的性子,古今都是一样的,只是名字换了罢了。”

医者在风峪住了半月,跟着阿穹上山采芎草,看她如何根据头痛的部位、伴随的症状加减用药。他发现,芎草不仅能治头风,若与当归同煮,还能治妇人因风冷引起的腹痛——有位妇人经期腹痛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