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又传给孙子,代代相传。亥泽村的猪苓越来越有名,却从没人敢多挖,连皇帝派人来采,都得遵守“取三留七”的规矩,临走时还得在山林里种百棵树,算是给亥神的谢礼。
有年大旱,千里赤地,唯独亥泽村的庄稼长得绿油油的,因为猪苓把地下的水引了上来;又有年大水,别的村子被淹了,亥泽村的堤岸却固若金汤,因为猪苓把多余的水吸走了。百姓们都说,这不是猪苓的本事,是亥神的恩,是人间敬山敬水的报。
结语
亥神的遗珍,从来不是那颗埋在土里的猪苓,而是刻在人心的敬畏——对天地的敬畏,对水火的敬畏,对万物共生的敬畏。从百年前亥神化身黑猪拱出“水精之核”,到百年后念亥带领村民守护山林,猪苓的故事,其实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你护它的根,它护你的命;你懂它的难,它解你的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猪的蹄印还留在山林的腐叶上,猪苓的清甜味还飘在亥泽村的风里,亥神庙的钟声还在提醒着每个路过的人:别忘了那头黑猪为什么拱药,别忘了那颗猪苓为什么生长,别忘了谁在默默平衡着人间的水火,护着这方土地岁岁平安。
赞诗
亥神下界化黑猪,
拱出珍核救万夫。
水火失衡天地乱,
山林有灵草木苏。
留七取三存敬意,
护根培土得丰腴。
千年遗珍今犹在,
不谢神恩谢心殊。
尾章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里记着段奇事:“汉江有亥泽村,产猪苓,黑褐如漆,断面有光,能治水火之疾。村人言,此乃亥神所遗,采时若遇黑猪,必奉酒食,谓神使也。林中有老橡,下有母本核,触之,能感水火之气,盛则缩,平则长。”
如今的亥泽村,成了“猪苓文化之乡”。每年亥日(猪日),村民们会穿上黑布褂子,扮成黑猪的模样,抬着猪苓标本,绕着老橡树跳舞,唱着古老的歌谣:
“黑猪拱,猪苓长,
水火平,人安康。
留七颗,谢山岗,
敬亥神,福满堂。”
歌谣里,有亥神的憨笑,有黑猪的蹄声,有猪苓的生长,更有人间对天地最朴素的感恩——你若善待这世间万物,万物自会以温柔待你。这,便是亥神留给凡间最珍贵的“遗珍”。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