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瓦盆仙草:洪咨夔与石斛的诗意栖居》(下卷)

《瓦盆仙草:洪咨夔与石斛的诗意栖居》(下卷)

后来,洪咨夔官至刑部尚书,一生为官清廉,颇有“石斛风骨”。晚年归隐故里,第一件事便是去看那株石斛——老药农早已过世,瓦盆却还在,石斛已长得盈尺高,分了好几丛,茎节依旧像蚱蜢腿,开花时,香气能飘满半个院子。

他在瓦盆旁新栽了株兰草,说:“‘兰颖聚琳琅’,该有真兰作伴。”

如今,静寄轩早已湮没在岁月里,但洪咨夔的《石斛》诗却流传了下来。每当读起“蚱蜢髀多节,蜜蜂脾有香”,总能想起那个在瓦盆前细细观察的诗人;读到“瓦盆风弄晚,披拂一襟凉”,总能感受到那份从草木中品出的清趣与通透。

或许,真正的诗意从不在名山大川,而在瓦盆里的一草一木,在诗人那颗能从蚱蜢腿里读出风骨、从蜜蜂脾里品出甘醇的心。就像那株石斛,生在石缝不卑,养在瓦盆不傲,用它的茎节、花香、风骨,告诉我们:最动人的诗意,往往藏在最寻常的日子里,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去吟唱,去流传。

(全文完)

注:下卷以“诗意酝酿—诗成—流传”为脉络,细致铺陈《石斛》诗的诞生过程。通过洪咨夔对“蚱蜢髀”“蜜蜂脾”意象的反复打磨,对“藓痕磥砢”“兰颖琳琅”的深化感悟,展现诗人“观物—悟情—炼字”的创作历程。融入与友人的互动、花期的惊喜、赴京后的思念等情节,让“瓦盆石斛”成为贯穿始终的精神符号,呼应“药谱知曾有,诗题得未尝”的独特视角——医家重其用,诗人重其神。最终以诗的流传与石斛的风骨收束,强调平凡草木中蕴含的生命力量与诗意价值,完成从“个人闲趣”到“文化传承”的叙事升华,以“最大篇幅”的细节与情感,诠释洪咨夔“以诗寄情,以草明志”的文人情怀。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