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七回 寒露·霜凝咽喉绞股冽 苦寒利咽开声窍

第十七回 寒露·霜凝咽喉绞股冽 苦寒利咽开声窍

股蓝一同置于霜气中。姜汤遇霜立刻冻结,而绞股蓝却愈发青翠,叶片上的霜花迸发出寒星,在地面灼烧出“苦寒利咽”四个大字。

【四】五行之道,阐释病因解疑惑

王伯的儿子看着父亲逐渐好转,心中满是感激,但也充满疑惑,便向仙子请教:“为何父亲的病在寒露时节会加重呢?”仙子微笑着折下一片寒露枫叶,枫叶的汁液在她掌心化作一幅五行利咽图。

“寒露属金,寒为水,金水相生,燥气更盛。今年土运太过,土生金,使得金气过旺,如熔炉中的烈火。此时,唯有以水制火,方能平衡。”仙子指着江两岸的绞股蓝继续说道,“南岸的七叶绞股蓝藤蔓缠绕,得水之性,苦寒入肾,能滋肾水;北岸的五叶绞股蓝独茎直上,得土之性,甘温健脾,可培土生金。你父亲的病,正是需要南岸的七叶绞股蓝来清热利咽。”

正说着,王伯又咳出一块形似喉痂的东西,痂中还带着些许喉膜碎片。仙子用玉簪蘸取痂物,在空气中画出喉轮图。只见咽喉如同被霜打过的竹管,声带似开裂的琴弦。“金不生水,水反干涸,咽喉自然得不到滋润。”仙子取来江南红泥与江北黄土,将七叶绞股蓝的根须分别插入其中。在红泥中,根须如玄蛇般钻洞,不断渗出墨色津液;在黄土中,根须则如墨线晕染,泛出青白光泽。“江南土湿,需用苦寒之药润燥;江北土燥,要用甘温之药化湿,这便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此时,王伯枕边的《医学心悟》自动翻开,停在“喉痹门”,书中的文字逐渐变成七叶绞股蓝的图谱:“七叶胆,味苦性寒,主咽喉肿痛,开声窍,如秋霜肃杀。*s¨i¨l/u?x_s?w·./c?o\m~”仙子指尖轻点图谱,绞股蓝的藤蔓竟穿过书页,缠绕在王伯腕间的天突、照海穴,形成“咽喉清利”的脉象图。王伯顿感胸中的燥热之气随呼吸排出,咳出的痰也由黏稠变得清稀。

【五】君臣佐使,精准配伍成良方

经过几日的治疗,王伯已能坐起进食,但仍感咽干舌燥。仙子见状,取来冰纹石砚,以七叶绞股蓝的茎为笔,在砚台上写下膏方要诀:

“七叶绞股蓝五两(瓯江芦苇荡野生,须在寒露申时采收,带霜珠者),

射干七钱(湖北恩施,切片,用秋露浸),

苦桔梗五钱(安徽太和,去芦头,蜜炙),

青果三钱(广东普宁,劈开,用甘草水浸),

生甘草二两(内蒙古,蜜炙时加梨汁三勺)。”

“此方犹如玄鸟鸣喉,”仙子一边说,一边用草茎在纸上勾勒出咽喉经络图,“七叶绞股蓝为君药,化作玄鸟立于天突,清热解毒,利咽开音;射干为臣药,如金箭破结,消散喉间痰结;桔梗为佐药,似玉笛发声,宣肺利咽;青果为使药,如甘露润喉,调和诸药;甘草则起到调和百药的作用。”

仙子将七味药材放入冰釜中,以冰泉水煎煮。七叶绞股蓝遇水后,先由青绿变为青黑,随后泛出金色光芒,茎尖自发缠绕成“兑”卦;射干燃烧出蓝色火焰,如玄鸟吐水;桔梗爆出水珠,似玉笛滴露。

“之前的医生错在只看到喉病,却不知根源在于燥邪。若不祛除燥邪,喉痹难愈。”仙子让王伯的儿子分别品尝之前的药渣和现在的药材。药渣入口,喉间立刻发痒咳嗽;而现在的药材,初尝苦涩,随后甘甜四溢,尤其是七叶绞股蓝与射干一同咀嚼时,苦味竟化作清冽的甘泉,这便是药物“相使为用”的奇妙之处。

更神奇的是,当七味药材按方配伍后,七叶绞股蓝的藤蔓自动缠绕射干,桔梗的断面紧紧吸住青果,甘草与绞股蓝粘连在一起,宛如一体,这正是“七情相使”的生动体现。仙子用天平称量药材,发现七叶绞股蓝(5两)与射干(7两)的重量之和为十二,对应人体十二经脉;桔梗(5两)与青果(3两)的重量之和为八,对应木数,寓意“木能生水”,此乃《周易》“兑卦九四”的配伍玄机。

王伯服用膏方三日后,舌面的红绛之色渐渐消退,露出淡红的舌质,舌面上还浮现出七叶绞股蓝的脉络,脉络交汇处形成“辛”字(寒露天干)。一日清晨,他咳出一块状如七叶绞股蓝的喉痂,喉痂落地即化,石板上留下“喉”字水痕。仙子为他诊脉,右寸脉浮涩渐平,沉取有力,呈现出“咽喉清和”的良好节律。

【六】五运六气,探寻病源辨药材

突然,金风大作,天空祥云变幻,“甲寅”金纹闪耀,青白二气交织成肃降的太极图。仙子掐指一算,腕间的七叶绞股蓝藤镯飞速旋转,镯上的七叶宝石依次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