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痊愈的胁部,望着窗外的明月,诗兴大发,吟出“清肝降火两相宜,秋气堂堂万虑息”的诗句。林小婉在绣棚前绣着一对黄鹂鸣柳图,乳房结块已消,面色红润,针脚流畅如肝气条达。
柏娘与柳明轩坐在肝井边,听着秋虫的低鸣。柳明轩取出一枚柴胡种子,埋入井边的土中:“医道如种子,需在肝郁最深的地方埋下疏泄的希望。待来年春天,这里必会长出能解百郁的奇草。”
赞诗
《立秋·咏黄柏柴胡》
立秋凉风动客愁,书生挥墨写春秋。
黄柏泻尽肝中火,柴胡散去眼中忧。
七情调燮如琴瑟,五脏和谐似鹭鸥。
最是一年秋意好,疏肝理气话丰收。
预告·第十四回 处暑·鹰乃祭鸟时清肺热 黄柏燥湿利咽喉
且说柏娘别过柳明轩,行至江南水乡,时逢处暑。但见鹰隼早祭,候鸟南迁,百姓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更有老者患“喉痹”,喉间红肿如塞。细查之下,乃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客气,湿热蕴肺,致“肺失清肃,痰火交结”。正忧虑间,忽闻运河传来琵琶声,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乘船而来,船上堆满黄柏、川贝、桔梗,衣袂上绣着“清肺利咽”四字……
(第十三回完)
注:本回紧扣立秋“肝郁化火”特性,融入五运六气(木郁金盛)、脏腑理论(肝郁乘脾)、药物配伍(黄柏与柴胡相须、香附相使),通过木郁神考验、祭秋神等场景,阐释“疏肝清热、理气调中”的中医思想。柳明轩形象对应书生阶层,强调肝郁与情志的关联,星象与药方结合深化“天人相应”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