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运动致汗出伤阳。若在清晨锻炼,可选择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晚饭后散步宜慢,以助脾运。”
第五章 病案奇闻·湿痰蒙窍的跨界诊疗
一、书生嗜睡:书卷间的湿困清阳
寅时正,县学周秀才趴在书案上被抬入院,整日嗜睡难醒,伴头重如裹、苔白腻,脉濡缓。“每日苦读至深夜,渐觉神识昏蒙,”秀才强撑眼皮,“前医投以提神药,反致头胀……”
岐黄辨证为湿浊蒙窍,以菖蒲郁金汤合三仁汤加减:石菖蒲9g、郁金12g、杏仁9g、白蔻仁6g、薏苡仁18g,“菖蒲郁金汤开窍化湿,三仁汤宣化三焦,此乃‘轻可去实’之法。”
他又以“啄法”叩击患者百会穴,配合艾灸脾俞、胃俞,“啄法提神醒脑,艾灸温脾化湿,此乃‘上病下治’之理。”一周后,秀才嗜睡减轻,改以参苓白术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调理。
二、老妇痰饮:春雨中的脾肺同病
卯时三刻,邻县吴婆婆由家人背来,咳嗽痰多、色白质稀,伴短气不足以息、胸脘痞闷,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每逢阴雨必发,”家人叹气,“西医说是‘慢性支气管炎’……”
岐黄辨证为脾肺阳虚,痰饮内停,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茯苓18g、甘草6g、干姜6g、细辛3g、苏子9g、莱菔子12g,“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此乃‘脾肺同治’之妙。”
他又在肺俞、脾俞、丰隆穴处施以“化脓灸”,每穴灸七壮,“化脓灸温阳化饮,配合西医氨茶碱,此乃‘内外合治’之法。”半月后,吴婆婆痰量减少,咳喘减轻。
第六章 章回赞诗·雨水医道的土金哲思
回目诗
雨水连绵湿困阳,脾宫失运病堪伤。
理中汤煮温脾土,胃苓散服化浊芒。
雷火灸脾通地气,三仁化湿利天潢。
且看稻花翻浪处,健脾祛湿保安康。
结语
当最后一炷艾灸的青烟消散在雨幕中,岐黄站在药圃中,见白术幼苗在春泥中挺出新叶,叶片上的雨珠晶莹剔透,恰似脾阳战胜湿浊的希望。他忽然领悟:雨水的湿困之治,恰似疏浚河道——需温阳以化冰,燥湿以清淤,理气以通航,让脾运如春日溪流,畅通无阻。医者之道,如春雨润物,需在湿困中播撒温阳之种,于黏滞中开通气化之路,此乃“治脾如治水”的至深哲思。
“阿远,”岐黄望着渐止的春雨,“明日惊蛰,记得采收新鲜苍术。雨水虽湿,却藏着‘土旺生金’的生机。医道如农耕,需在泥泞中耕耘,于困厄中守正。”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食疗方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雨水养生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寒湿者宜温阳,湿热者需清热利湿,切勿一概而论。)
【雨水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惊蛰卷:阳动风生虫始振》——惊蛰时节,阳气震发,风动虫生,致肝风内动、虫积腹痛等证,且看岐黄如何以平肝熄风、驱虫消积之法,镇肝风于萌动,驱虫邪于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