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华娱2001:叫我导演! > 第259章 尘封四十年的剧本《赤壁大战》

第259章 尘封四十年的剧本《赤壁大战》

造型,后排空间够大,腿脚能伸展开。

避震效果不输保时捷、奔驰、玛莎拉蒂、雷克萨斯、宝马。

办完事,回城的时候,开车的人换成了沈良。

刚刚大开大合,小高同学好像有点拉伤,安全起见,只能由他开车。

……

翌日。

沈良早早就出现在公司。

一周前,程好陪着她爸妈一起去了阿美莉卡,复查结果不错,他们一家准备在老美旅旅游。

未来半个月,公司都由沈良坐镇。

管理公司其实跟管理剧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在剧组里,沈良再忙都不觉得无聊。

回到公司,那不一样。

很无聊。

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直到下午三点,沈良涌出一股精神。

上影任中伦,来了。

“任总,欢迎,欢迎。”

沈良专门来到公司门口,亲自迎接。

寒暄几句,两人移步去了办公室。

“沈导,我来之前,谢老专门嘱咐,你下次去申海,一定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茶台对面,任中伦笑眯眯的抿了一口茶。

“他说,港台导演拍不出《赤壁》的厚重,就像日、韩拍不了史诗电影一样,这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文化环境决定的。”

“你是国内目前最合适的人选,他说,‘小沈拍的话,一定不会糟蹋了老祖宗留下的瑰宝’。”

“谢老过奖了。”

沈良笑着给任中伦又续上一杯。看书屋暁说枉 埂辛醉全

“任总,其实不瞒你说,接拍《赤壁之战》,我也是压力山大,毕竟,《三国》的故事流传的太广。”

“要是你都拍不好,那我想,国内找不到几个能拍的。”

商业互吹几波,任中伦从秘书手中接过一堆东西,接过那叠东西时,他收敛了笑容。

眼神、表情都带着几分严肃。

看到那泛黄的手稿剧本,沈良的表情也郑重了许多。

“沈导,这是1980年梁信梁老和谢缙谢老一起写的《赤壁大战》剧本手稿。”

任中伦一边放下东西,一边介绍。

“这些是当年二老探讨剧本,前往赤壁考察的照片。”

“这个。”

拿起那份手写信时,任中伦语气微顿。

“这是83年,梁老写完剧本寄给要帮书记后,由他手写的《赤壁大战》回复函。”

“当年……可惜啊,一千多万的投资,对于80年代的上影是难以承受的巨资。”

“现在,都交给你了!”

“嗯。”

沈良微微躬身,庄重地从任中伦手中接过《赤壁大战》的相关资料。

“任总,一定不负重托。”

“哈哈,不要这么严肃。”

任中伦乐呵呵一笑。

“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听听背后的故事?”

“当然,洗耳恭听。”

“好,那我就说说。”

随后,他缓缓说起了《赤壁大战》的过往。

“59年,谢缙导演和梁老一起拍摄《红色娘子军》时,二老就诞生一个念头,要把赤壁大战搬上银幕。”

“但那会经济困难,二老的拍摄经验又不足,他们就想着晚些时候再拍。”

“一晃时间到了65年,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

“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民族自卑感,二老希望用曹操、周瑜、诸葛亮这样的风流人物提振民族自信心。”

“梁老花了一年多时间查阅资料,写出提纲,并完成上、下两集剧本初稿。”

“原定计划是66年拍摄,但因为种种原因,又搁浅了。”

“79年,二老再度生出拍摄《赤壁》的念头,梁老花了三年时间,辗转京、沪、湘、鄂、粤多地搜集史料。”

“最终,剧本在83年定稿,计划85年开拍,预计投资1500万。”

“但,那时候物价飞涨,厂里开支太大,无力承担这笔巨额投入。”

“90年代初,经济有所好转,厂里准备再启动《三国》电影,然而,那时候央视的剧版《三国》已经上马。”

任中伦口中的寥寥数语却横跨四十余年,几近常人的大半生,谢、梁二人数度筹拍,数度搁置。

看着那一沓泛黄的剧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